“农村户口更值钱”说明了啥?
www.fjsen.com 2013-11-08 17:41 胡匆聪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我在重庆,是农村户口,我老婆在湖南,是非农村户口,现在结婚后要落到我那里,结果公安局说不能落农村户口!”网友wuxuqiang18在网上抱怨“办个户口咋这么难”,随口的牢骚,竟然引来过百位网友的热烈讨论。(2013年11月8日,新华网) 还记得儿时读书时,父母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希望自己学习要努力,早日“脱农皮”,把户口本从“蓝颜色”变为“红颜色”。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要求,改善农村耕地紧张的局面,出现了“买卖户口”的现象,很多人拿出几千元不等资金为自己的子女购买了城市户口,当时还有很多人因为价格太高,只有望而声叹的份儿。在当时,非农户口的政策优势的确比农村户口的优势要强得多,在诸如就业、入伍安置、读书等方面,都要强于农村户口。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乡一体化得到加快推进,非农户口同农村户口之间的差距越来越缩小,优势已经不再。在个别领域,甚至还出现了农村户口强于非农户口的现象。如今是农转非轻而易举,而要非转农就比登天还难。许多农村家庭其实已经举家搬进了城里,农村也没有什么值得他们留恋的东西,但他们不愿意轻易放弃他们的农村身份。于是,在社会上出现农村户口比城市户口“更值钱”的说法。 按理说,把自己变成城里人,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是很多老一辈多年的梦想。从目前的现实性来看,无论是就业、子女读书、亲人就医,还是生活环境、交通条件、居住条件,城市都比农村要好得多。但社会发展到今天,上述这些优势都已经不再受户口类别的限制。不论是农村户口还是城市户口只要居住在城里,都可以享受这些优势。相反地,农村户口所带来的“好处”有许多是城市户口无法比拟的。其实人们对政策的持观望态度才是人们舍不得“脱下农皮”的真正原因。 首先,是对养老问题的担忧。很多农村人虽然住在城里,但生活来源主要靠子女的赡养、自己的外出务工收入。而保住农村户口就保住了农村土地的使用权,自己即或是不种,租赁出去每年还能获得一定的租金,多少也是对生活的一种保障。农村养老的问题凸显,存钱养老又担心物价疯涨;参加新农保退休金起点又太低;守住农村的土地至少不会挨饿。这是众多农民不愿交出土地“变身”城里人的根本原因。 其次,这是政策差异所致。有些政策对于不同户口类别的人来说,有具体差异。比如,在医疗保障政策上,农村户口每年只需交50元就可以享受新型合作医疗待遇,每年除了能够享受一定的门诊报销外,还能够享受到额外的大病住院报账,特别困难家庭还可以享受二次医疗救助;而非农户口参加医保每年不但要交190元,还不能享受门诊报账的待遇。政策上的不均衡性导致了人们不愿意从农村户口中“走”出来。 第三,社会管理尺度的宽严让人们选择了留在农村。很多政策对于非农户口的人来说,尺度要把握得严得多,而对于农村来说弹性则要大一些。拿计划生育政策来说,对非农户口违法生育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手段和办法要广得多,且基本上都采取足额征收的办法,而农村户口往往只需交几分之一。同时,如果把户口迁至城镇的居住地社区,人们又担心人生地不熟,不但享受不到权力的“照顾”,还有可能“四处碰壁”。 因此,户口问题不但成为了社会分配不公的障碍,还成了改革步伐的绊脚石,更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创新社会管理的羁绊。人们期待户籍制度改革的早日进行,人们希望国家政策更加公平、合理。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08]“农村户口更值钱”:催生“逆城市化”与户籍乱象
- [ 10-12]学者:国人生育意愿行为多样化 少生孩子蔚然成风
- [ 02-04]河南塌桥遇难者赔偿标准:农村户口18万 城镇40万
- [ 11-08]双重户口,是利益博弈下猛张的“虎口”
- [ 11-07]云南一新婚夫妻持“灰太狼红太狼”身份证办手续
- [ 11-07]山西4.5万人小镇2000个双重户口 为享受煤矿福利
- [ 11-07]北京多个派出所走访:办事态度改善 程序仍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