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就土地而言,目前我国农民拥有的建设用地与所有城市建设面积相当,都是2.5亿亩。城市的土地成为能下金蛋的母鸡,给城市居民带来巨量的财富,而拥有同样面积土地的农民其年收入刚过6000元,每年土地给农民带来的财产性收入不足3%,2.5亿亩的农村土地成为一个不会下蛋的母鸡。不过,最近刚刚通过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束缚在这只母鸡身上的诸多枷锁卸掉。如果制度设计得当,未来这只巨大的母鸡也能给农民兄弟下出诸多金蛋来。 第一个政策红利是5000万亩的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决定》规定: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 过去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既不能抵押,也难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而城市土地没有多少限制而身价百倍,同权不同利现象严重。虽然早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就提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但五年过去,基本上还是原地踏步。原因很简单,目前的征地是垄断制度,农村土地要想搞建设就必须通过征地,地方政府低价拿地高价卖出获得土地财政。农地直接入市首先会动了地方政府的奶酪,如果没有上级的统一布置,单纯靠地方政府推动会很难。所以必须出台中央层面更具体的操作规则,才能让政策红利落地。 第二个政策红利是18亿亩承包地的抵押、入股、转让权。《决定》规定: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却不允许农民用承包地进行抵押贷款,农民由于没有可抵押的物品,使现代金融无法流向农村。这次把耕地的抵押权终于给了农民,是个了不起的进展。如果每亩地每年能够获得3万元的抵押贷款,全国18亿亩耕地,每年就有54万亿的资金进入农村,这该是多大的一股新鲜血液啊。虽然目前中央财政每年投入到农村近万亿元,与54万亿相比,还只是杯水车薪。 入股权、转让权也很重要。以转让权为例,目前有2.6亿农民外出打工,农民如果把自己承包的耕地出租转让,既可以获得收益,避免抛荒,让宝贵的土地得到有效的利用,也为留守在农村的农民扩大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了条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的规模经营扩大其实都离不开农民承包地的转让权。 第三个政策红利是2亿亩宅基地试点抵押、退出、转让权。《决定》指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2亿多农户,每户农民都在农村有宅基地,近2亿亩宅基地。但这个宅基地既不可能抵押,又不能退出,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那则“两只老鼠”的寓言折射出流动农民工的悲哀:农民工在农村老家的房子让老鼠住,自己在城里打工却只能住老鼠窝。城市房价远超出大部分农民工的购买力,而老家的宅基地却无法退出变现成资本。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试点建立农民宅基地的抵押、退出、转让机制,允许农民在其他农村获得宅基地,这应该是一个大的制度创新。 如果允许农民宅基地可以抵押贷款,以此为支点,可以撬动我国农村的内需市场,从而可以换回国家整体经济再快速增长30年。我国农村的农民一生中投资最大的一笔应该是住房,占他们一生投资的60%。如果农民可以用自己所建房子进行抵押贷款,靠月供来偿还贷款,农村的内需就可以撬动了,他可以每年能够拿出一部分钱来干除了攒钱建房以外的事了。 总之,此次《决定》的的确确赋予农民足够多的财产权利,如何用好用足这些权利,让这些权利逐步成为会下蛋的母鸡,切切实实给农民带来益处,需要相应的配套,也需要中央层面的具体指导意见,以防止政策在基层悬空。 郑风田(北京 学者) |
相关阅读:
- [ 11-19]清华教授:中国至少还应有七八个千万人口大城市
- [ 11-19]农民工讨薪造成交通堵塞 警察帮助讨回百万薪资
- [ 11-19]一农民工在福州打工存血汗钱 被银行忽悠成保险
- [ 11-19]陈锡文:赋予更多财产权 不能让农民流离失所
- [ 11-18]13岁官二代当老板,障眼法为何难识破?
- [ 11-18]“集体土地入市”要防止被地方架空
- [ 11-18]《决定》20次提公平现7亮点 让人们期待
- [ 11-17]欧洲智库学者解读三中全会:期盼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