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发展需求择优选择外资,是任何一个国家应有的基本权利,中国的发展阶段已经超越了盲目引进外资的阶段。 近期,《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一些媒体抛出“外企遭遇中国麻烦”“跨国药企在华感受凉意”等话题,掀起一波“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 有关文章称中国经济减速明显,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致使制药、奢侈品销售等行业市场需求不振,导致外企盈利能力显著下滑。同时,指责中国对外企挑肥拣瘦,对外资进行选择性吸收,令外企在华经营难,维权难。 西方一些人炒作外企在华投资环境恶化居心叵测。一是想借此来影响国际投资流向,吸引产业资金回流。当前西方经济增长势头仍不稳固,复苏进程时有反复,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仍有较大偏好。在此背景下,寄希望于通过抹黑中国投资环境和前景,影响国际资本流向,推动资本加速回流。 二是想借此对中国进行干扰和规范。近段时间以来,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长较前放缓,但中国经济企稳上行趋势明显,体现出强大的经济弹性和韧劲。中国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预示着中国经济将迎来新一轮潜力释放期,西方一部分人对此心态复杂。一方面急于分享中国的增长红利,希望中国发展更好地纳入其规划体系中;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发展的战略焦虑感和紧迫感增强。因此,掀起又一轮唱衰中国投资环境,同时希望迫使中国在外资准入、竞争政策、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等方面继续给予其“超国民待遇”。 部分外企近期在华盈利下降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中国内需扩大尚未到位的原因,也与本土企业竞争力增强、所占市场份额扩大等有关。总体看,当前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的优势仍十分明显。 中国有关政策的调整,是为了保持并发挥好现有优势,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更好地引进并利用外资。根据发展需求择优选择外资,是任何一个国家应有的基本权利,中国的发展阶段已经超越了盲目引进外资的阶段。同时,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做到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投资便利化。 |
相关阅读:
- [ 12-03]央行30条勾画自贸区金融改革:便利个人跨境投资
- [ 12-03]上海自贸区放开个人境外投资
- [ 11-30]证监会:投资者应利用投资权对发行人进行约束
- [ 11-30]证监会:投资者投资优先股同样有风险
- [ 11-26]中国国家能源局抓紧研究落实能源领域民间投资政策
- [ 11-26]发改委:中央层面审批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量有望减6成
- [ 11-26]发改委:国家层面审批投资有望减六成
- [ 11-25]中央层面审批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量有望减少60%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