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外国小伙儿扶摔倒女子被讹”的图片被许多媒体转载。然而记者调查证实,当事双方事发时确曾发生碰撞,该女子以受伤为由向对方要了1800元。(12月3日《法制晚报》) 这是一个“乾坤大挪移”式的新闻。消息最早由一图片网站发布,之后被包括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财新网微博等官微广泛转载。微博称:“一名东北口音女子在经过骑车老外时突然摔倒自称被撞,并死命抱住对方不撒手。后经医生检查、X光拍摄后诊断该女子并未受伤。女子随即再度瘫软大呼难受。最后经调解,外国小伙不得不给付1800元医药费,女子方才作罢离开。”而在传播中,又出现“撕扯中小伙子衣服被撕烂,急哭了”的情节。消息甫出,网上哗然。或称“丢人丢到国外去了”,或称”外国要发布防讹预警了吧”。气愤者有之,看热闹的更多。但随后开始转向,现场视频曝光后,听着外籍男子地道的“京骂”,又有人称“活该”“1800元都要少了”。变脸之快,落差之大,真有点让人回不过神儿来。 一个普通的剐蹭事故,为何会迅速风靡微博以及各大门户网站?其中最大的原因莫过于“扶人遭讹”这一关键词,而“老外”作为“受害者”,则放大了其传播效应。理性地思考一下,会发现这一事件很值得我们警惕,应当追问,到底是谁在消费“老外扶人遭讹”的传言? 首先要看消息源头。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事后称,图片拍摄者表示“他判断伤势不严重,故认为‘疑遭讹诈’”。而有官微转载时,确认地表述为外国人“遭讹诈”,揣测于是坐实。我们是可以在心里进行判断,但随意将照片和评语在网上发布出来,就欠妥了。因为这已经是一场道德审判,手指一按,不用付出成本——包括讲述事实的时间成本,就主持了正义。你是赢得了眼球,出尽了风头,但这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伤害。在这一事件中,假如发布者无意中造成失实,那就应当道歉,假如存心杜撰,那就应该遭受谴责。而且,受害者甚至可以进行追责。 众多媒体官微也应该反思。这些年,关于“扶人遭讹”的事件已经被报道过太多太多。每一次都是在批判,都在反思,但在我们印象里,讹人事件不仅没消失,反而连同它所带来的冷漠一起愈演愈烈。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讹人的劣行和冷漠已变成一种类似毒品的东西,以谈资的形式被全社会所消费。随着公众习以为常,媒体为吸引眼球只好报道更恶劣和更冷漠的事件。虽然批判者用心良苦,但正是这些批判劣行和冷漠的消息,让它们更加深入人心。每个人都以自保的名义,隔岸观火,堂而皇之地自私着。在这种恶性循环下,即便我们再呼唤道德,道德也难以回归。 要及时地对不实信息进行澄清。本次新闻首发在一图片网站,事实上,近年来以图片说明的形式传递信息失实的现象屡有发生。 比如,今年9月14日,武汉一小区内,一名年轻女子遭家暴后,将2岁的儿子放在14楼窗户外的衣架上。图片说明称,该女子“要将孩子抛下楼”。但当地媒体采访发现,她是想抱着孩子跳楼。“抱子跳楼”和“抛子跳楼”可谓一字之差,谬以千里。“外国小伙儿扶摔倒女子被讹”事件中,京城媒体反应迅速,及时将真相呈现给读者,这一点让人欣慰。 我们痛恨“扶人遭讹”劣行,但我们更痛恨这种人为制造出来的传言。在国人道德已苍白的当下,为何还要进行自戕?惟愿人人反思,个个警醒,这种事不要再有,这种谣不要再传。 |
相关阅读:
- [ 12-04]“扶人遭讹”假新闻恶化了民风
- [ 12-04]外国小伙扶人遭讹消息不实 警方称其无证驾驶撞人
- [ 06-25]海南精神戒毒与技能扶人并重助戒毒者重拾尊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