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正视“井下人”身后光鲜城市的“背面”

2013-12-09 10:27  朱昌俊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北京“井底人”王秀青的生活,最近持续受到社会关注。继井被封住后,王秀青搬进的废弃岗亭也遭遇拆除。(12月8日《新京报》)

从被媒体关注的那一刻起,王秀青已维持十多年的井下生活开始被改变,先是井被封,继而是暂时寄居的废旧岗亭被拆除。虽然很多爱心人士向王秀清表达了帮助的意愿,但对于这位将三位孩子送进学校的五旬汉子而言,一个能让其继续工作的庇护之地,仍充满不确定性。

媒体的关注是为了改变,确切地说,是希望这样的边缘式存在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继而得到较为体面的救济。但有关部门的反应,自始至终都是基于“怕影响不好”,而没有想过这些“井底人”将在何方渡过寒冬长夜。似乎在有关部门眼中,被社会各界关注的“井底人”,是必须尽快消除的城市“污点”。至于这群人生活该如何继续,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

如果在救助理念上,城市管理者仍将城市形象和秩序优先于城市边缘群体的生活改造,那么,这样一群人注定难以得到妥善的救助。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王秀青得以谋生的擦车差事,也像他那没有阳光的井下生活一样——城管一来,收入也就没了。这何尝不是一种荒诞的隐喻:工作也好,居所也罢,他们注定只能是光鲜亮丽的城市背面不能见光的存在。

该怎样去救助那些漂泊在城市边缘的居无所居者?这或许是一个宏大的社会命题。包括救助的常态化、立体化——从就业到居住等。但是,在治理层面,先去正视那些作为城市暗面的存在,才是一切改变的起点。

不管这些人的身份与地位如何,他们都应该是城市的客观存在,而非挥之即去的伤疤。如果在管理者眼中,他们仅仅是不该存在的“污点”,又怎么会在治理上给予真正人性化的救助与扶持?前段时间,北京宣布在2014年前消除群租,之所以让人觉得这是要驱赶群租人,也是缘于相同原因。

委婉一点说,封井式治理作风,只能治标;而实质上,那些被封住的井,恰恰是城市以人为本治理文化缺失的现实印记。这种思维,从桥下水泥锥,到驱逐流浪者,再到今天的井下之家被封,都得到了现实展示。

更可怕的是,都说围观可以改变现实,可如果围观不再起作用,甚至那些基于同情心和媒体责任感而来的围观与报道,反而起到“反作用”,寒冬里的居无所居者们。又该到哪里去寻找庇护之所?

王秀青11岁的小儿子说,“平常上下学走在路上,看到井盖时,就会想起来,我爸就是在那底下住着的。”这位孩子心声,管理者也该有所启发。由井下之民联想到的,不应该只是对于城市光鲜形象的“影响”,不应是不惮于在寒冬里施行驱赶,而是如何去照亮那些井下的城市“背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