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小女孩为什么对一个并不熟悉的男童施暴,人们至今没有找到答案。“摔婴女孩”父亲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事发前并未发现孩子有任何异常,事后孩子也未有其想像中的很忐忑等剧烈的情绪波动,反而表现得很平静,并正常地读书、写字。(12月12日 《京华时报》) 按常理说,发生这么大的一件事情,行为人一般都会有较大的情绪波动,甚至表现得寝食难安。这种对自身错误行为的不安,于事未必有补,却是人性的正常反应。而只有极少一部分人,才会表现得泰然自若——这一部分人,也常常让人感到后怕。“摔婴女孩”过度的平静,反而让人感到了不平静。 为什么暴戾行为会发生在这个女孩身上?笔者认为,应该关注“摔婴女孩”的成长背景,努力从其家人身上寻找答案。根据媒体报道,有这么几个细节值得去关注:其一,女孩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头部受伤后经常打院子里的孩子,邻居善意提醒带孩子去矫治,往往招来爷爷的怒火:“我的孙女没得问题。”其二,女孩不断搬家,不断被迫适应新环境,而且母亲盛气凌人,“经常吼她打她。”其三,“摔婴事件”发生后,邻居们再次劝告去看医生,女孩爷爷勃然大怒,“我不能失了这个面子。” “摔婴女孩”现在的平静,与这三个细节到底有没有关系,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但通过这三个细节,还是能看到一些问题:一是到现在为止,孩子的家庭对其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还不重视,甚至讳疾忌医——这里恐怕存在着“无知与偏见”;二是女孩不断搬家,不断被迫适应新环境,固定的玩伴也很少,童年的轨迹因而变得七零八落。这两点,特别是在叠加之下,恐怕会对女孩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寻找“摔婴女孩”施暴的原因,主要还是为防止悲剧再次发生。而女孩成长过程中的这三个细节,起码给我们带来三个思考:一,今天应该如何做家长?二,家长能不能正视孩子心理问题?三,如何减少社会流动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特别是第三点,现在社会流动频繁,即使在同一个城市,有些人也会不停地搬家。对于成年人来说,还可能有同事、同学弥合心灵;而许多孩子只拥有碎片化的童年和短暂的小伙伴,他们的心理问题无法回避。 |
相关阅读:
- [ 12-13]关注“摔婴女孩”请少些猎奇心态
- [ 12-10]女孩摔婴,谁之过?
- [ 12-05]女孩如此疯狂摔婴,错乱了哪根神经?
- [ 08-27]北京摔童案嫌犯曾自我改造拿文凭 6次减刑提前出狱
- [ 08-27]北京摔婴案正式立案 凶手哭求:一定要判我死刑
- [ 08-23]河南林州公安局三领导因“摔婴案”被撤职
- [ 08-23]警察“摔婴”后警方集体沉默 回应称怕给行业抹黑
- [ 08-23]河南摔婴民警被批捕并双开 局长称为声誉“捂”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