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美式“慷慨慈善”背后的制度推力

2013-12-30 07:38  陈  周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美国对冲基金创办人、87岁慈善家威尔森疑因病厌世,从16楼的豪华公寓跳下,结束了生命。威尔森一生节俭成性:坚持和他人共搭出租车,吃饭也与朋友AA……虽然建有近1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事业,但捐出超过5亿美元给慈善机构。撇开令人唏嘘的自杀和膝下无子女的事实,热衷慈善与厉行节俭的作风,在美国亿万富豪中倒也平常。

股神巴菲特早就宣布,99%的财产会捐给慈善事业;王牌金融家索罗斯也明确表示,会把遗产捐给公益机构或教育机构;号称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夫妇,名下的资产超400亿美元,迄今为止已捐超过250亿美元……资本主义诞生之初,西方就依靠竞争并鼓励积累私人财富;而在美国的市场框架下,这与慈善为手段的利他主义似乎不容,是美国富翁们天生慷慨吗?其实,细细“剥茧抽丝”会发现,美国遗产税起了更大的调节作用,使富翁们不得不捐,不捐不划算,不如都捐。因此, 美国富豪的“美式慈善”,从根本上讲是美国税收制度的必然选择而已,制度“固化”了慈善事业,制度“美化”了行善道德。

在美国,遗产税采取累进制,先课税再分配,最高税率55%。如果某富翁2000年留下200多万可征税遗产,按当时200万~250万美元区段的遗产税率49%计算,其继承人须先缴纳近百万的遗产税,然后才能拿到这笔财产。在这种近乎“打劫式”遗产税制下,许多富翁或其子女只好咬咬牙将遗产捐出去。

2001年,适逢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迹象,当时小布什试图减税刺激经济,其中就包括遗产税。对此,120名富翁联名在《纽约时报》社论版以广告方式刊登请愿书,要求国会保留遗产税,其理由是:免税政策只会使美国超级富翁得利,损害入不敷出的穷人。政府因此损失的亿万税收,一方面要靠向支付能力更弱的人征税弥补,另一方面则意味着福利等政府项目的缩减。最后,改革遗产税的结果是:从2001年到2011年为期10年之内,美国遗产税只能“微调”。

这样一段“遗产税之争”恰恰说明,作为经济杠杆的税收政策其实最终要回归到制度层面。慈善行为固然是一种个人选择,但更多有赖于法律或政策,是在经济大环境不断互动中巩固下来的。美国一贯坚持高额遗产税,不仅是看上去打着道德大旗的“劫富济贫”,更重要的是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如今,奉行充分竞争和私人资本的经济体系,会让大量财富很容易地聚集在少部分人手中;如果没有高额遗产税,与遗产同时累积的还有阶级悬殊和财富不均,都会进一步影响市场公平和活力、阶级流动性;巩固中产形成稳定的“橄榄形社会”结构,其实才是税收调节的最后目的。

陈周 (媒体评论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