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居民收入占比高 是发达经济体秘诀

2014-01-06 07:27  余丰慧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广东、江苏等省份“富可敌国”的同时,包括广东、浙江、江苏以及京津沪等发达地区的人均GDP也超过或者逼近一万美元大关,正进入了国际上所说的“中等发达国家阶段”。但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却只有四成左右。(1月3日《第一财经日报》)

这些省份折射出了全国的情况。2012年全国城乡居民平均收入为16241元,占人均GDP的40.6%。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增长与百姓收入不同步的民生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制约经济持续发展后劲的大问题。

从世界各国看,都在应用经济增长理论工具去分析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各种要素的作用。对各种经济增长模式进行探秘和把握,从而寻找到“为什么一些国家繁荣”的秘诀,而“另一些国家却停滞和衰退”的原因;寻找到一些国家为什么能够轻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上高度发达经济体的通途,而另一些国家却深陷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中国正处在后者的关键时期。寻找出迈出中等收入陷阱、走向发达经济体、实现中国梦的秘诀,可以说是中国目前第一位的艰巨任务。

经济增长的四个要素分别是:人力资源(劳动供给、教育、纪律、激励);自然资源(土地、矿藏、燃料、环境质量);资本(机器、工厂、道路);技术(科学、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一般规律是,一个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阶段以前的快速发展时期,主要依靠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优势、资本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说到底还是资本资金、资源能源、劳动力资源的大投入模式。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长期均衡已经表明:假如经济增长仅仅是靠资本积累和资金投入,而没有技术变革,那么,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还是会停滞的。经济增长的源泉,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增长依赖于劳动、资本的增长和技术革新。事实上,欧洲、北美和日本的生产潜力增长的巨大源泉是那些永无止境的发明和技术创新的涓涓细流。 发达国家之所以繁荣不衰,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秘诀之一是技术革新和创新。

从整个中国经济来看包括东部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正在遭遇刘易斯拐点,劳动力红利正在消失;自然资源已经出现匮乏和枯竭状况,不但优势荡然无存,而且成为未来中国的短板和制约因素。资本投资的不可持续性已经暴露无遗,而且大量的投入没有需求支撑,只能造成产能过剩的极大浪费。发达经济体成功经验告诉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依靠技术革新和进步。

发达国家之所以繁荣不衰,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另一个更加隐蔽的秘诀是什么呢?经济学家观察总结了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末期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七大趋势,其中的两项备受关注:一是20世纪绝大部分时间里实际工资水平呈现强劲的上升趋势。二是19世纪工资与薪金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相当稳定。实际情况是,从19世纪末期至今,劳动者工资与薪金所得一直稳居国民收入的3/4,即75%左右。国民收入是从GDP中减去折旧和间接税而得到的。国民收入的3/4应归于劳动,只有1/4归于资本,也就是说增加劳动比增加资本对产量增加的贡献大。劳动所得与其贡献是成正比例的,是相适应的。

国民收入的3/4应归于劳动带来的良性循环效应是,GDP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消费,或叫做“个人消费支出”。例如美国消费长期保持在GDP总额的三分之二,即:接近70%左右。一个路径就豁然呈现在我们面前:增加劳动比增加资本对产量增加的贡献大,从而使得国民收入的3/4应归于劳动,这又支撑了消费长期保持在GDP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最终使得经济发展长久不衰。发达国家经济持久繁荣的另一个秘诀是:居民收入、劳动者工资与薪金长期保持在国民收入的75%左右。

中国正处在艰难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各种资源配置必须向技术革新创新倾斜,另一方面就是下决心从宏观政策改革调整上彻底改变目前居民收入和劳动者所得占比过低的状况。中国应该借鉴发达经济体国家,经济持续增长,走向长期兴旺繁荣,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迈上高收入发达国家的秘诀。

余丰慧(河南  职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