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官方背景”别成非法集资的幌子

2014-01-21 08:59  逄自立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以“官方背景”示人,在“借”官方信誉保证和无风险暗示下,从来相信政府的老百姓自然就会放松警惕,落入了圈套。

辽宁省西丰县一家成立仅4年多的私人博物馆,打着“研究、考古、鉴定”的幌子,进行非法集资诈骗活动。近日案件告破,截至目前,登记涉案人员466人,涉案金额10844.945万元。

尽管5名嫌犯已经被抓,尽管当地政府表示受害人中特别困难的群众可以领取一定补助。但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多数集资人的血汗钱将化为乌有。这样人财两空的悲剧,这些年在各地频繁上演,不仅给当地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冲击,对每个参与其中的平头百姓,更是灭顶之灾。

细看这些非法集资活动,本身其实并不复杂。无非是许以高额回报,然后再把募集来的钱拿去投资套利或是挪作他用,只要积累一定信誉,便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与。模式各地皆然,并无本质不同。

可问题就在于,如何积累信誉?老百姓对自己的血汗钱从来看得很紧,断不会随意交给陌生人,而之所以屡次陷入这种圈套,无外乎是受到了某种“正向激励”和所谓的“安全保障”。

在西丰非法集资案中,当事人一家不是人大代表就是当地干部,每有领导前来视察,私人博物馆也是必到之地。以如此“官方背景”示人,无异于昭告天下:“我这是领导都认可的合法买卖,您就放心来吧。”于是,在“借”官方信誉保证和无风险暗示下,从来相信政府的老百姓自然就会放松警惕,落入了圈套。

这提醒我们,在查处案件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这些来“捧场”或者无意被当成“幌子”的领导干部,到底有无参与非法集资的非法活动。通过公安、纪检、组织等部门的合力,让政府工作人员远离非公务行为特别是经济金融行为。只要斩断了非法集资的“官脉”,这类活动其实就已经是半死状态。

而对于广大受害群众来说,也一定要擦亮眼睛,就算是有所谓“官方背景”加持,也不等于钱进了保险柜。有地方统计,在非法集资案件,被害人多为老年人。

这警示我们,在高额回报面前,一定要保持些定力,不要看见别人“赚钱”就跟着一哄而上。理财是一门综合学问,自己如果没研究清楚,那么就不要轻易参与其中。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小心驶得万年船,细水长流才安全,想一口吃成胖子,往往就已经着了别人的道儿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