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不必夸大李娜成功的非体制因素

2014-01-28 08:48  施  平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纵观李娜的运动生涯,可以客观地说,是体制发掘了李娜,也是来自体制内的改革,带来了李娜职业生命的又一春。李娜的幸运在于,她既得到了体制的培养,又踩上了体制改革的“良好机遇”,在体制内成名,又在体制外成就辉煌。

刚刚夺得澳网冠军的李娜,成为近日舆论的热点。李娜不仅凭骄人战绩,也以性格、经历和类似“他幸运地娶了我”这样调侃丈夫的俏皮话让媒体和受众津津乐道。于是,欢呼与庆祝、花边和八卦,扯得上关系与扯不上关系的话题都一一随之跟进。然而网络之上,舆论之间,微博微信之中,倒也有一种别样且影响不小的声音,那就是:李娜成功了,说明竞技体育运动背后的举国体制太失败。

由于李娜早已“单飞”,脱离了以政府为主导的体育系统,她得到的冠军当然归功于她自己和她的团队。然而体制外的成功能不能反过来证明体制内本身不给力?如此逻辑恐怕有点站不住脚。举国体制或许有某些弊端,但大可不必强行拖上李娜来予以“论证”。且不说李娜的 “个例”是否具有十足的代表性,中国体育的良好成绩倒也可以支撑“举国体制有优势”的判断,更何况李娜早在2011年也曾明确表示:“我是举国体制培养出来的,碰到了这么一个好的政策。”

李娜说的好政策,就是在2008年奥运会后,当时的网管中心为国家队队员走向市场开放了大门,成全了李娜、彭帅、晏紫、郑洁的自立门户。然而,即使不再有“编制”关系,体制与这些“小花”仍有着割不断的“香火”情,为她们的事业提供种种幕后支持。2013年一次采访中,李娜也表示自己参赛代表自己与代表国家是一样多的。

其实,纵观李娜的运动生涯,可以客观地说,是体制发掘了李娜,也是来自体制内的改革,带来了李娜职业生命的又一春。李娜的幸运在于,她既得到了体制的培养,又踩上了体制改革的“良好机遇”,在体制内成名,又在体制外成就辉煌。

过往李娜的个性以直率闻名,她也曾对体制内一些做法直言不讳,但这些并不能说明传统运动员培养体制就问题多多,而只是一个职业运动员的主观陈述,表达个人看法而已。

在众多的“噪音”之中,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李娜的成功是“个性”的成功,是“自我”的成功。此种观点,大有将体制内培养的运动员归入“压抑个性,难以成功”的类别之嫌,并进而证明体制本身的“不可持续”和“落后性”。这些当然是无稽之谈。个性与一个运动员的成功与否,有那么直接和必然的联系吗?如果说体制外的李娜以个性成功,那么体制内成功而有个性的运动员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这样的“怪”谈,其实更多地让人感觉一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味道。

说实话,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不是所有走出体制的运动员都能收获更大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很难拷贝和复制。比如说,李娜现任教练卡洛斯的年薪高达350万元,后来者也难以去效仿。同样单飞的网球小花,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李娜那样更上一层楼。正如李娜所言:“不是每个人都能供养一个团队,适合自己就好了。”

尊重市场规律和运动科学,也就意味着对于具体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员,需要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细分化的发展方案,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改革与包容。我们的体育事业要以深化改革为己任,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实现从体育明星到老百姓、从国家队到业余队、从市场到公益,不同性质、不同形态、不同形式的主体共同参与,而李娜正是这种改革方向部分成果的一个明证,这样讲或许更为客观与公允。

如果把多元的中国比作舞台,人人都有出彩机会,那么今日体坛就是最好诠释,这里既有体制外的李娜、丁俊晖、邹市明,也有体制内的林丹、叶诗文、吴敏霞……不管是“单飞”还是“抱团”,各有各精彩,让我们真心诚意地为中国运动员的成就喝彩,更寄望于改革创新、海纳百川的中国体育事业前程远大、前程似锦。

所以,似乎没有必要夸大李娜成功的非体制因素,最好还是本着一颗平常心看待李娜的胜利以及李娜本人,本着一颗“和而不同”的心态面对竞技体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既是对李娜的负责,也是对中国体育的负责,更是对我们每个人自己的负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