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旦大学投毒案一审宣判前,被告林森浩接受了央视专访。林森浩告诉记者,对于自己性格中的“矛盾”,他自己都无法解释。他认为,这次做的这个卑鄙的事情,可能与自己做事情不计后果的习惯有关。思维的方式,做人的底线,都是需要学习的,可林森浩说自己却没有这种底线的学习。他说,“思维方式是我能力上的弱点”,“这10个月想得最多的就是改善自身的性格,思维方式”。 这种教训非常沉痛,也让人非常纳闷,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教师、家长,为什么都没有将这种最基本的人文素养、人文价值以及底线意识教给孩子们?林森浩当然罪孽深重,但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又何尝不是个教育受害者呢?所以,“看守所这10月一直读文学经典,这是自己的欠缺”,他要补上这一课。 我们的教育也需要认真补课,不管是何等崇高的人生规划,都不能将技能、专业、能力发展放在唯一的位置,都不能成为爱因斯坦所谓的“专业狗”,而忽视了作为一个人应该拥有的最起码的信仰和能力,比如应该有爱,有责任,懂得体恤,比如应该将“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的人文精神放在重要位置,“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的原则”。涵养,培养孩子在人性、情感、欲望、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这些为人价值最大化的教化,也许不能带来卓越的技能提高,但是,却是必然的生存能力和思维。毕竟,生活不是单纯依靠“逻辑”就能解决的,人类的共识、以人为本、敬畏生命,才是最基本的处理原则。 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早就指出:中国教育发展最大的危险是人文精神的缺失。可看看当下,这种现状并没有明显改观,大多数的理工科学生对涵盖人文知识方面的读物或学科并不十分感兴趣,他们习惯与熟识的还是理性的思维和学习。大多数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往往倾向于选择宇宙探秘、职业规划、事业管理等专业、兴趣取向明确的课程,而很少会选择大学语文、美术欣赏、影视赏析等人文文学色彩较重的专业,就算选修了这些课程的学生也表示目的是为了学分。另外,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理工科学生往往偏向于悬疑推理、探索探秘类的书籍,而对中外名著类书籍却无人问津。 人文素养的匮乏、不足,不仅影响创新能力,对于思维认知、道德认知,也是一种严重误导,直接造成了有些大学生道德品质低下、行为粗鄙、学风不正等问题。有了不良的思维惯性和道德惯性的驱使,也就容易弄出让人不解、充满矛盾性的教育极端事件。 就像今天的林森浩,面对记者的采访,一直非常平静。对同学的死亡无动于衷,毫无忏悔和谢罪感,这何尝不是一种让人害怕的冷酷呢?叙述投毒的过程“给人的感觉就是或者不是发生在他身上……他是在进行一个实验,而没有把对方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去对待”。冷血和冷淡,怎么不出大问题呢? 补上人文底线这一课吧,我们的家长、家庭和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在课堂、班会、公共讲座中,多进行人文素养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成为美的体验者、高尚的追求者,不要陷入“专业化崇拜”中,失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雷泓霈(河南 教师)
相关推荐:
|
相关阅读:
- [ 02-20]“复旦投毒案”只是极端个案
- [ 02-19]复旦投毒案,需要真正刮骨疗伤
- [ 02-19]“复旦投毒案”宣判 受害人家属到墓地告慰逝者(图)
- [ 02-19]复旦投毒案被告人坦言多次放弃救治黄洋机会
- [ 02-18]复旦投毒案宣判
- [ 02-17]复旦投毒案明宣判 受害人家属称不判死刑就抗诉
- [ 04-19]“复旦校园投毒案”有多少未竟之问?
- [ 04-18]复旦投毒案:揪心悲剧折射教育缺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