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以文化为名的喧嚣中,被绑架的是什么

2014-02-27 09:06  赵婀娜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从“啃老”到“啃文化”

有一个词我们一定不陌生,“啃老”,讲的是年轻人尚不能自食其力,还需要依靠家中老人的救济度日。如今,这个词被借用并创新了,“啃文化”、“啃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也能被啃?咱还别不信。

还记得冀宝斋那一场沸沸扬扬、喧嚣太盛的闹剧吗?当冀宝斋被打造成地方的一张文化名片,当有学者犀利地指出,“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要求下,有些官员急于出政绩,出形象,但由于既没文化也没高招,就转而利用所谓的民间资源合谋成事。所谓的民间收藏人士便投其所好,利用这个机会圈地、盖楼、结交权贵、获得政府专项资金补贴,从而做成一个美丽的局。”我们突然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个被“啃食”的对象。而这,又是谁的悲哀?

与之类似的,还有对名人故里的争夺。从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6个省明争暗斗,到一个“梁祝故里”的传说,十几个城市虎视眈眈,再到两个省份对“帝尧故里”的各执一词,曾有一段时间,围绕着文化遗产的各种争夺战硝烟四起。

争夺文化遗产,究竟是为了传统文化的保护,还是为了传统文化旗帜掩盖之下的利益之争?对此,也有不少学者评论:“名人故里之争,已演变为利益驱动下的资源博弈。修复名人故迹,举办纪念活动,吸纳投资,已经成为一种经济手段和营销模式,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构建文化的凝聚力和精神图腾,而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啃食文化”的表现?

还有曾遭到不少网友打趣的民俗文化节,过于浓重的商业气息、多年不变的形式和单薄的文化内涵,让网友忍不住高呼,“烤肉串、臭豆腐和煎饼竟成为了从南到北所有民俗文化节和庙会的主菜!”同时,民俗文化节中,大量使用现代原材料、流水线式生产出来的“传统手工艺品”,看似创造了宏大的民俗场景,也被网友评价,“在表面的繁盛之下,总能让人闻到一丝空虚的味道。”

如此种种,令人不禁担忧,一边是市场之手,喧嚣多变,一边是传统文化千年积淀、岁月淘洗。当传统文化搭上商业快车,短期看,或许确能在市场经济中获得一席之地,但从长远看,此种延长,究竟是凤凰涅槃,还是自我伤害?

读历史就是读自己的内心

一段时间以来,以娱乐之名、戏谑之姿呈现的“恶搞艺术”曾大行其道,那些我们曾经肃然起敬的名人和深厚博大的传统文化,被“解构”得面目全非、七零八落,而这一切在网络时代、在市场经济利益的巨大驱动力面前,尤其显得格外扎眼,在众多人深刻反思,当代人该以怎样的方式和姿态来致敬传统文化的当下,尤其值得关注。

钱穆先生曾说,对本国以往历史须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如此,“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是的,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是一个国家独有的精神遗产,如果不尊重不善待,难免逐渐丧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更谈不上文化发展与文化强国。

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历史,如何善待民族文化?究竟如何在今天向传统文化致敬?

或许,这不是几句话即能给出答案,但是起码我们应首先达成一个共识,怎样读历史,其实就是怎样读自己的内心,读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当新的文化形态与传统文化和谐共处,这个社会自然也就植根于深厚的历史传统当中了。”

在过于喧嚣的文化景观中,我们期待看到一方温情与宁静。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