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合理区间论”是宏观调控方法的重大创新

2014-03-06 07:52  鲁  宁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李克强总理上任后的首个《政府工作报告》昨日全文公布。尽管人们希望《政府工作报告》多谈具体的改革举措,少谈数字,但会内会外、国内国外,对《政府工作报告》最在意的仍然是中国经济年度增长数字。不管人们私下对GDP的成见有多深,可在决定经济政策之前,与中国经济互融互补的各国决策者和全球市场人士,必须紧盯这一数字管窥和研判中国经济的年度走势。

不出所料,今年经济增幅继续维持7.5%的预期。与去年不同的是,去年7.5%被市场人士普遍理解为“增长底线”,去年实际增长7.7%更让人相信“增长底线”的确存在。今年的7.5%在人们不经意间拖了“左右”这一尾巴。所谓“7.5%左右”指既可以高于7.5%,也可以低于7.5%。结合“十二五”前两年的调控实践和调控实效,大体上看,今年经济增幅包括“十二五”后两年的经济增幅,只要能大体确保在7%到8%的区间内浮动,其相对应的中国经济运行就是大体健康的。

去年初夏起,李克强在多个场合提出过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论”,被舆论视为“克强经济学”经济调控的新思维之一。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框架加以明确。在相对抽象的“合理区间”内植入“7.5%左右”的新提法,所谓“合理区间论”就成了具体的宏观调控的方法论。通俗讲,只要季度经济实际增幅在7.5%以上,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就该适当牺牲数量换质量,以较大甚至更大力度来力促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反之,倘若季度经济实际增幅触及乃至跌破7%的底线,稳增长和保就业就得走向前台,而结构调整尤其是淘汰落后产能则当暂时为前者让路。

同理,今年物价调控也将以“合理区间论”作为调控方法论。当CPI季度增速过快时,多项资源价改力度就会有所减小,节奏也可适当放缓,反之亦然。之所以把“合理区间论”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宏观调控的创新方式,在于去年全年所呈现的季度经济波动,已为检验极具灵活实用性的“合理区间论”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实证舞台。今年的进一步尝试将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季度运行曲线更加顺滑,具有更大弹性调控空间。

相对于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与尝试,至少在当下,市场和业界人士对中国经济今年的稳健增长似乎没有《政府工作报告》那般笃定和坦然。其一,今年元月经济数据不够光鲜,2月份经济数据虽有待公布,但欠好看的结论已可提前作出。此外,今年前两个月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采购指数也不乐观。其二,从马年新春始,抢在中国“两会”行将召开前,诸多西方财经和政经媒体,部分美欧投行和经济预测机构,抓住两大经理人采购指数和信贷增长指标纷纷下行大做文章,联手掀起了多个波次的“唱衰中国论”,其持续时间之长和力度之大为新世纪以来所罕见。如是内外因素叠加,对今年经济运行态势抱有疑虑和担忧者并非个别。

实际上,主观疑虑和担忧可借助客观分析加以排解。海外一些分析人士每逢中国办大事(譬如开“两会”)就唱衰中国,不说也罢,国内前两个月经济活跃度走低,主要是春节因素而非衰退因素。蛇年大年三十是元月底,从元月中旬起,大量民营企业已开始放假,经济活动节奏大幅放缓。马年春节假期放到2月6日,但多数民企过完元宵(14日)才正式开工,而2月份却只有28天。如此一来,今年春节实际耽误生产长达两个月。明白了这个道理,如采购指数、信贷需求下降、用电量下滑等所谓“衰退”证据,不值得我们过于担心。

今年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有三,一是城镇化,二是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三是一系列开放市场举措释放改革红利。由于中国经济基础盘面已经超大,按去年GDP总量及7.5%的增幅测算,今年中国经济新增总量将超过1万亿美元,它相当于中国每2.8个月制造一个新加坡,每9个月制造一个印尼,21个月制造一个俄罗斯,25个月制造一个英国。由是,真正值得我们计较的不是经济增幅是7.0%还是7.5%,而是调结构、促转型的力度和进度。

鲁宁(上海  学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