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教学用微信,不可太迷信

2014-03-19 17:18  陈怀瑜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建闽江学院邱湘开老师使用自己开发的“魔笔微课程”,在课堂上用微信教学。他还自带WIFI供学生使用,不仅可以点名、提问,又可进行课堂练习。新颖的方式也受到了学生的青睐,推出不久就有200多个学生使用。(3月19日《东南快报》)

信息时代,将高效、便捷的通讯工具用于课堂教学,早已不是新鲜事。然而,让当下大热的移动微信为大学课堂教学所用,老师还自设了程序,也算是一种教学创新了。当然,这种创新左不过是种工具性、手段式的创新,它只是把课堂的互动,搬到了手机通讯软件上,它方便、快捷、新鲜,但却不能改变教学的实质和内容。依笔者之见,形式为末,内容才是本。

事实上,传统课堂教学中用到的口头语言的互动特点,是其他工具难以替代的优势,这便是网络空中课堂绝不可能替代面授教学的原因。课堂教学的时间固定且短暂。千百年来,活生生的师生,面对面的沟通,使得依附于思想交流的“传道授业解惑”成为了最为高效的教学方式。因此,技术性的沟通方式,或可被课堂教学适当引用,但在笔者看来,它更适宜作为课堂的延伸。

将手机微信用于课堂内教学,有其利处,但也有弊病。比如,一些自控力差的学生,或会趁机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刷微信,珍贵的课堂时间,很有可能在他们指间悄然流逝。因此,将先进的信息软硬件引入课堂教学,还是要适可而止,因地制宜。毕竟,形式上的创新,无法代替有内容、有内涵的课堂教学。形式之万变,不可离“教学相长”之根本,更不可过度崇拜“工具性迷信”;否则,再新颖的教学形式,再先进的教学工具,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