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的“近亲繁殖”现象是目前中国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湖南大学近日出台规定,不准本校博士毕业生直接留校任教,以消除学术“近亲繁殖”,保持大学的独立精神。(5月4日 新华网) 搞学术上的“近亲繁殖”乍一听很新鲜,但其实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很多高校在招收研究生、博士生时都倾向于本校学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校学生;有的大学愿意聘用本校学生任教,比如2011年之前,湖南大学每年新聘教师中,51%以上来自本校毕业生。 这种“自己给自己培养人才”的做法并非不可以,然而也存在诸多弊端,正如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所说,“一方面留校学生容易在学术上造成对导师的过度依赖,不利于学术创新,另一方面,过于强调‘师承’,不利于学术的‘百家争鸣’”。除此以外,“师兄弟们”还有可能“拉帮结派”,形成“校友圈”、“学术圈”,不但排外,影响团结,破坏公平、公正的学术环境,而且容易滋生抄袭、造假等学术上的腐败,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制约学术的“近亲繁殖”,把握好“度”是关键。本校学生留多了自然不好,一个不留也未免过于极端,有可能影响到一些学科建设,甚至大学自身学术文化的“传承”。湖南大学的做法的确有可取之处,“每年从本校毕业的博士生中遴选8-10名佼佼者,与学校签订助理教授聘用合同,但助教须在海外研究2年以上并通过考核后,方能回校正式上岗。” 明确这个“度”,取决于本校学生的学术素养,取决于高校自身的学术的发展程度。留与不留,留多留少,各高校应从自身条件出发,权衡利弊,将“度”拿捏得恰到好处。 另外,一些制约学术“近亲繁殖”的规定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不仅取决于高校的自律、对有关规定的执行力度,还需要有关教育机构的支持与监督,共同营造一个更自由、更宽松的学术环境。 |
相关阅读:
- [ 05-05]“学术帝”之死折射磨难教育缺失
- [ 04-30]莫拿“时代标准”做学术腐败挡箭牌
- [ 04-29]可怕的不是“抄袭”而是蛮横
- [ 04-23]高校不宜行政划成学术型或应用型
- [ 04-21]学术浮躁是一场“义”与“利”的较量
- [ 04-20]媒体诟病学术评审制度 专家请辞资深教授实在难
- [ 04-09]谁来救赎被遗忘的“国家任务”?
- [ 04-09]经历≠学历 处理学术不端要有基本常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