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方不少地方受到暴雨袭击,一些城市再次上演了“看海”剧情。在深圳,一场近六年来最强的暴雨,让这里一夜之间变为“水城”,城区多处发生内涝,航班取消、动车停开、公交停运,城市交通几近瘫痪,市民直呼“街道变河道,出门可看海,伸手能捉鱼”。 近年来,每逢暴雨,城市就成一片汪洋,似乎已经成了一个难以打破的怪圈。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全国351座城市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在2008年—2010年3年间,62%的城市都曾发生过内涝,发生3次以上内涝的城市有137座。城市排水不畅,一下雨就“水漫金山”,屡次出现“海景”,城市逢雨必灾,内涝严重。2012年北京的“7.21”暴雨,更是造成79人死亡,留下了令人痛心的一笔。 每次暴雨围城之后,都会留下相似的反思,从城市排水管网老化,到排水管道的标准滞后。这一次,在深圳,这个年代的现代都市,也面临着老问题。据水务部门介绍,深圳大部分的排水管道是按照1年1遇来建设的,这相当于每小时降雨强度约为50毫米。如此排水能力,碰上了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时,产生200多处城市内涝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实际上,今年3月底,深圳就遭遇了一场大暴雨,还带来地陷等次生灾害。据统计,仅在2013年深圳就发生10次地陷,造成6人死亡、多人受伤。地陷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也是排水管网老化,得不到及时更新,地面一旦遇雨冲刷就容易发生垮塌。解剖深圳这个样本可以发现,城市发展中那些“看不见的地方”的脆弱性一再暴露出来,折射出重地上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等通病。 并非没有改变和改进,包括深圳在内,许多城市都意识到了地下管网落后的问题,采取一些措施加以强化升级。广东省4月还发布《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广州、深圳市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地级市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县级市(县城)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20年一遇的暴雨。问题在于,这一相对远景的规划实施的步伐,与过去管网建设的巨大欠账相比,与城市不断扩张的速度相比,与气候变化频繁、极端天气频出的现实相比,还是大为落后了。这也是不少城市年年改、年年淹的深层症结所在。 在法国作家雨果的笔下,下水道被称作是“城市的良心”。良心固然需要时间去检验,但选择什么样的方向,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一味铺摊子、重外在形象而忽视了内在质量的城市,不可能通过暴雨狂风等自然灾害的测试。因而,转变发展模式,建设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才是告别“看海”的根本出路。 |
相关阅读:
- [ 05-13]“暴雨城伤”何以“附体”深圳?
- [ 05-13]抗灾答案,书写始于暴雨之前
- [ 05-13]城市“排水”为何总跑不过暴雨
- [ 04-01]纠结“停课令” 暴雨“浇”出应急短板
- [ 04-01]暴雨考验城市底线思维
- [ 10-11]还有多少城市经不起一场暴雨
- [ 09-03]暴雨救援为何没做“最坏打算”
- [ 09-02]司机溺亡,暴雨难掩人祸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