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方面,“外交”越来越“大”,由此造成了外交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小外交”,即传统的外交。“大外交”即广义的外交,参与外交的主体、影响外交的因素更加多元多样。不仅是外交部门,其他政府部门,甚至包括非政府的、社会性的、公众性的各种力量都在以不同方式方法大量、经常介入外交,使外交变得愈加复杂。 尽管外交变得复杂,但外交中的有些因素和特征似乎是永远不变的。对国家来说,外交比以往更必要,且必须得到加强。因为在执行对外政策时,军事等强制手段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很大。在国际争端和国际危机中,大多数国家能用外交手段加以解决的,一般都首先诉诸于外交手段。面对世界变化的挑战,外交手段也在日新月异。 在世界外交体系中,有的国家外交做得非常成功。一些综合国力相对弱小的国家,在领土面积和人口方面的小国却在外交上卓尔不群,即外交实力不凡;而有些在领土面积和人口方面比较大的国家、甚至大国,外交反而做得不好。中国虽然是大国,但外交上未必一定也自然是大国。要做世界大国,必然也是外交大国,否则,这样的大国是残缺不全的。 中国外交应该是“大外交”和“小外交”、“旧外交”与“新外交”的结合,目标是成为世界体系中的一个外交大国。具体来讲,我国目前的“小外交”需要进一步现代化,即应该按照中共18大确定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外交改革。眼下,中国到了正式提出“外交改革”的时候了。 我国的外交制度和体制在过去20年,尤其是最近几年,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做了一些或大或小的修修补补的工作,但是,总的来说,发展“现代外交制度”,我们仍需要做许多工作。 “外交大国”的目标首先要确立起来。由于我们在国际社会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主张和平解决国际问题,外交在中国对外政策中本来就占据中心性。为了推动世界和平,在新时期,中国更需要大大加强外交。 为成为外交大国,我们不仅要做好外交人才的培养,更是要做好公民的外交教育。“外交教育”这个术语,我们以前不提。现在要提出“外交教育”这个目标和任务,即中国教育包括对受教育者在外交事务上的培养。这与“大教育”、“通才”教育是一致的。 外交原来属于阳春白雪的领域。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尽管一般公众对外交事务从来就不缺少兴趣,但传统外交人才培养与普及性的、大众性的“外交教育”截然有别。提出和开展“外交教育”,是适应中国和每个中国人已经生活在全球化的世界的需要。对于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来说,现在是探讨中国的“外交教育战略”和形成中国的“外交教育政策”的好时候。▲(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
相关阅读:
- [ 05-13]李克强访非:推动“内生力”外交变局
- [ 05-12]高铁外交,中国基建拥抱“非洲世纪”
- [ 05-11]总理民生外交观:领事保护要随同胞脚步走
- [ 05-06]“高铁推销员”:谁将是下一个外交王牌?
- [ 04-14]开拓对外交往的蓝海
- [ 04-09]新媒体与公共外交:运用好民间的声音
- [ 04-03]习主席欧洲之行——中国外交的里程碑
- [ 04-01]大国外交起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