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廉价药品缺货,患者竟被逼“囤药”,这的确令人尴尬。乍看之下,过低的价格让国内药品厂家无利可图,从而纷纷选择停产,是导致断药风险的直接诱因。这样看来,药品紧缺甚至断货,并非需求增大,产能不足。假如我们不否认药品也是商品,也必须符合市场规律,药企作为企业,追逐利润恐怕无可厚非。事实上,如果药企无利可图,终将在竞争中落败,甚至因资金链断裂而直接破产,到那时,药品的停产和断供,必然来得更为彻底。 可见,在市场环境下,我们必须尊重药品的市场属性,也必须尊重药企追逐利润的权利。因此,我们必须看到药品缺货和断供背后,所释放出的市场信号,以及药品供应链自身存在的缺陷。没有哪家企业会赔本赚吆喝,药企也不例外。指望药企承担“救死扶伤”的义务,本身是背离市场规律的理念。具体到药品,仅有患者的迫切需求显然不足以成为其延续生命期的充分条件。 事实上,当下的药品集中采购的宗旨,当然是控制药价,且尽量压低药价。这固然是买家的本分,但价格与利润率从来都是生产与供给的指挥棒。从这个意义上说,物美价廉同样要符合市场规律,即必须给生产者留下必要的利润空间。因此,假如药品集中采购一味追求“廉价”,甚至因为行政指令要求每年的药价必须有多少比例的下调,而透支“廉价药”的利润空间的话,不合理的“廉价”注定不可能有长久的“便宜”可占。 因此,药品集中采购其实不该只是“压价”这么简单。毕竟,对于药品的供应来说,价格仅是一方面,药企的实力与产能,药品的供应链风险,同样应有充分的考量。在这方面,即便是普通的企业寻找供应商,也会在价格与供货风险作综合考虑,并且还要选择多家供货商以确保供货安全。关乎民众健康与生命的药品,当然也需有综合权衡以确保药品的供应的稳定,避免停产断药的风险。 在这方面,同样发生过药品短缺现象的美国,除了建立药品储备库之外,还筹建非盈利性药厂以保障廉价药品的供应,廉价药可不参与招标,以避免被过度压价而遭逆向淘汰。这一做法,或许也值得我们借鉴。 |
相关阅读:
- [ 05-09]扶持低价药,不能仅靠放宽价格
- [ 04-17]治低价药“市场失灵”先治“市场扭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