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打孩子前,请算一笔账

2014-05-20 09:06:45 商  旸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从成本与收益比上看,打骂绝不是理性选择,反而“贪小便宜吃大亏”】

家长打骂孩子,被很多人看做“常识”。这种所谓的天经地义在最近得到了数据的支持:广州妇联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打孩子不算家庭暴力。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骂不成材”。传统亲情观中的暴力因子并没有随着时代变迁而消弭,反而有点“历久弥新”。

打骂式的体罚教育之所以在中国不少父母的意识中根深蒂固,旧有教育观念作祟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则应归因于某种“经济理性”。耐心细致的教育,需要时间,也需要一定的能力。很多家长有“本领恐慌”,一没空,二不会,工作一忙、压力一大,打骂显得成本最低:省事、省时、省力,不用经过用心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该出手时就出手”,还有几分“一打就灵”的意思。他们未必不知道粗暴教育的坏处,只不过“经济理性”给了他们一个似乎过得去的理由。

但是,不管信奉“打字诀”的父母正视与否,伤害就在那里,不消不灭。伤害将直接导致管理成本“叠加式”的上升。所谓“经济理性”实际上变成了“经济惰性”。惩戒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明白错在何处,但犯错误的原因是多元的,需要耐心细致的分析。打骂看似节省了“分析成本”,但与冷漠相伴,不但造成了心理上的创伤,需要另外的管理进行干预,而且很可能让孩子对为何犯错不明就里,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再次犯错的可能性增加,于是针对同一种错误的管理出现反复,成本不减反增。

从管理的成本与收益比上看,打骂绝不是理性选择,反而是“贪小便宜吃大亏”之举。但凡不愿拿出必要时间和精力,拒绝更新理念和提高能力的家长,很容易陷入体罚的路径依赖。想要让惩戒起到作用,归根到底还是要注重沟通与说服。奉劝那些动辄打骂的家长,还是要算算账,切莫再做“捡芝麻丢西瓜”的傻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