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7岁的李文君,是中国地质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宁夏银川经营着一家十余平方米的鱿鱼店,她的店面5月20日才刚刚开业,却凭着选自阿根廷的进口鱿鱼、多种口味的组合、干净卫生的操作,日均销售额已达到4000元。(6月1日《中国青年报》) 笔者不知道李文君在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相信其所学专业与卖鱿鱼肯定无关。报道说李文君毕业后在一家传媒集团找到了一份编辑工作,后来又辞去这份体面工作,自己创业,开了家鱿鱼店,日入4000元。大学毕业卖鱿鱼,这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就业艰难,找工作不容易的残酷现实,(当然这在李文君身上似乎不存在,因为她找到了一份传媒编辑工作,)但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贬低了大学的地位,大学教育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对于大学生卖鱿鱼,卖猪肉,擦皮鞋,当车夫,种田垦荒等现象,适当的宣传一下是可以的,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就业心态的调整,缓解就业难题。但不宜过分宣扬,更不应成为媒体追逐的兴奋点、成为吸引大众眼球的焦点,否则会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就是给大学抹黑,给高等教育丢脸。 笔者相信,在大多数人心中,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地方,是培养社会精英的地方。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当是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人。也只有如此,才能彰显大学的地位,体现大学教育的价值。只有如此,大学才能在社会中找到应有的地位,才能引领社会发展进步。 诚然,职业没有贵贱,岗位没有好坏,工作没有优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不同职业对劳动者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却是不同的,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也是不一样的。大学生从事卖猪肉、擦皮鞋、摆地摊等工作,毕竟是少数,是特殊现象,不是社会的常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才是大学的崇高使命。因此,对于大学生卖鱿鱼之类现象还是少宣传、不宣传的好,尤其不应过分宣扬,甚至作为吸引观众眼球的亮点加以放大,更是不应该的。 |
相关阅读:
- [ 05-28]“找关系”就业如何走出“灰色想象”
- [ 05-28]女性遭就业歧视请拿起法律武器
- [ 05-27]就业歧视如何“破局”
- [ 05-27]用就业和教育应对“暴恐年轻化”
- [ 05-23]结构性就业尴尬需多维度求解
- [ 05-22]高管就业之道触动我们无处安放的职场疲惫
- [ 05-22]国企就业公平不能止于招聘公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