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日前表示,政府今年以来的多种微刺激手段保证了财政政策积极、货币政策稳健,符合经济发展需要。这是官方首次承认微刺激存在并且合理。 所谓微刺激,即是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微调控。去年起,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放慢,既有周期因素,也有政府宏观调控的因素。政府主动采取了行动,以更好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另一方面,政府也针对不同的经济部门采取了不同的经济政策。通过对一些部门的微刺激,中国经济最近几个月来逐步启稳。于是,有关宏观经济调控是否需要微刺激的辩论又起。 最近几个月来的数据证明,中国经济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都在好转。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显示,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化工等周期性行业,市场有所启动,订单有明显回升。在市场需求提速和生产平稳增长的带动下,企业加大了原材料采购力度,经理人采购指数(PMI)升至年内高点,达到52.3%;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升至临界点50%,制造业原材料购进价格走势由回落趋于平稳。 支持政府继续实行微刺激政策的人认为,虽然PMI连续走升预示经济向好,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增长协调性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5月份,大型企业PMI为50.9%,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51.4%;而小型企业PMI为48.8%,与上月持平,今年以来均位于临界点以下,说明在市场总体供过于求、产能过剩的环境下,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仍然较大。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所在。李克强总理在5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要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从支持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点对点的微刺激可能会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也有一些反对继续实行微刺激的意见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中遇到的许多难题都是“刺激计划”留下的后遗症。如继续刺激,哪怕是微刺激,也只会推迟产能过剩和泡沫问题的解决,无助于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特别是不利于让市场发挥资源重新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既然经济已经开始企稳,政府就应该撤出宏观经济的刺激,以免产生更多的人为干预后果。 无论如何,支持与反对微刺激的人已经不会再拿“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理论再评说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了。而政府似乎也放弃了用大规模公共投资来刺激经济回升的做法,转而采取更加灵活和符合市场逻辑的措施。这是中国多年摸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后的结果。应该说,稳定中国经济发展,领导人不会拘泥于西方经济学的那些所谓规律,因为那些东西并不能阻止西方经济一再陷入危机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中国的发展既要考虑就业增长问题,考虑社会稳定问题,也要考虑财政可持续问题,金融体系的安全问题,还要着眼于经济的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内生动力释放,等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中国经济需要的就是不断地微调,而不是作大手术式的“革命”。 丁一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
相关阅读:
- [ 03-17]掌握经济结构调整主动权
- [ 03-11]中国经济巨轮如何“行稳致远”
- [ 02-19]共同发展的推动者
- [ 11-11]改革成果要以经济健康发展来“验收”
- [ 10-08]APEC需要合作共赢而不能互相踩脚
- [ 09-25]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既利当前更惠长远
- [ 09-06]中国带给G20四剂药方
- [ 07-23]中国经济在合理区间就无需刺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