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沈海高速公路院上服务区一辆安徽货车被劫持,车主被捅伤,车辆被抢走,车上两名儿童被犯罪嫌疑人劫持。经围追堵截,莱西市警方在平度云山镇一处农田发现嫌疑人和人质。解救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不听劝阻并持刀欲伤害人质生命安全,警方开枪将其击毙。 通过现有报道来看,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背景模糊,无法知道其作案动机,以及当时的想法。网上有人猜测是否有何冤屈和不公,一些网友对开枪击毙提出了质疑。这种反思模式在一些劫持、击毙案件中常见,最近的潜江学校劫持案中,有一些人认为犯罪嫌疑人其实值得同情。但就事论事,无论犯罪嫌疑人背后有何特殊经历,犯罪的性质没法改变。在劫持发生之时,一切考虑必须围绕人质安全,生死存亡可能就在一眨眼间,警方唯有迅速果断反应,开枪击毙几乎是唯一选择。 近期有多起劫持事件发生,一些恐暴案件也接连出现,可以说,这是一个公共安全建设的特殊敏感时期。公共安全建设,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使用武力。在人质劫持事件中,通常看到的是,警方劝说无果,最终开枪击毙。日常情形中,人们感到警察武力配备更完备,荷枪实弹的巡逻越来越常见,近期高考中,很多考点出现特警持枪维护治安。在一些地方则发布了明确指令,即对正在行凶的暴恐分子一律直接击毙。这些情境和画面,给人的印象是警察用武变得强硬,公共安全的防护级别在大幅提升。 这种强硬,既是安全形势需要,也与警察权威有关。在不少成熟法治国家,警察有极强权威,如美国很多州,有一系列执法流程规定警察强硬用武方式,甚至轻微的暴力行为都可以持枪警告。在法律规定前提下,警察应当强势,用武方式强硬也不是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迅速消灭暴力行凶将可能带来的危害。我们当前所面对的公共治安形势,恰恰需要树立警察权威,在遏制犯罪暴力时有果断反应,有足够威慑,提升枪支使用、配备程度,用武方式强硬化,将可能无法避免。 当然,这一切都有前提,就是权力规范。强硬不等于放开武力,不等于放松枪支使用、管理。社会对警察武力使用方式的认同度、容许度,取决于人们对权力的信任度,取决于对执法规范的感受程度。不信任,恰恰是人们质疑各种击毙嫌犯的原因。警察开枪、持枪问题近来很受关注。一些案件中,警察擦枪走火,酿成悲剧,如河南幼儿园枪支走火致多人受伤、云南罗平县民警“走火”击毙农民等恶性事件,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这些事件带来的负面情绪、心理阴影如果得不到消除,警察权威就不是治安形势的需要,而将是人们警惕、防范的对象,宁可看到警察的弱势。这种社会印象下,即便是人质危机中情急之下的击毙,也会不断引来各种质疑。 警察权越规范,用武方式越严谨,就越能支撑得起强硬用武方式。换言之,在公共治安建设的关键时期,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更高要求,警力、武力升级要与规范严格管理同步,否则将无法在特殊时期担负更重任务。人们也许将会看到更多荷枪实弹的民警、特警、武警走上街头,但更应让人们相信的是,他们手中的枪支得到严格规范管理,不会滥用,应对公共安全事件强势有力,而绝不会伤及无辜。、 □ 本报评论员 肖畅 |
相关阅读:
- [ 05-21]警察要敢开枪,开对枪
- [ 04-17]警察用枪的两难困境
- [ 10-31]警察射杀店主不只是酒精惹的祸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