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遏制加分造假,为高考公平加分

2014-07-01 09:04:24 北青报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人们对考场内的作弊保持高度警惕,考场外的加分舞弊同样不可轻视,后者以“合法”的名义骗取分数,性质同样十分恶劣。不断打击加分造假等作弊行为,确保考生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这是捍卫教育公平底线、提振高考公平信心的应有之义。】

辽宁本溪高级中学因常年达一本学生超95%,被网友称为“神校”。今年高考,不仅再次包揽文理科全省第一,且1000名高三学生,二级运动员达87人,引发外界质疑。本溪高中通过有关部门回应称,学生在全国比赛取得了成绩,符合二级运动员申报标准,证是体育部门发放的,与学校没有关系。(相关报道见A10版)

面对“体优生咋这么多”的叩问,本溪高中的回应尚算及时,但仍有很大的缺陷。本溪高中将皮球踢向了本溪市招生考试办,本溪市招生办又将皮球踢给体育部门,由于回应过于俭省,且多是外交辞令的程序性语言,让公众仍然无法触摸到完整的真相。

本溪高中体优生多,无外乎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这些学生确实身体素质过硬,靠超常的运动天分成为二级运动员,其二级运动员数比锦州、辽阳等五市的总人数89人仅少2人,或许与虹吸效应有关——由于本溪高中常年涌现全省高考状元,那些体育过硬的学生便慕名前往就读。另一种可能是存在造假,但由于情节不够充分,事实尚需求证,目前无法认定这一结论。

就目前的逻辑演绎而言,本溪高中需要回应一些家长单刀直入式的疑问。比如,学校每天晚上十一点半放学、体育课不上,怎么能有这么多二级运动员?他们连游泳池都没有,竟然有25名游泳二级运动员。本溪高中或许可以辩解,不上体育课不意味学生的体育素养低,学校没有游泳池不意味喜欢游泳的学生在校外不游泳,但要想平息公众质疑,还需要拿出更具说服力的证据。除此之外,监管部门亦应介入,否则学校的所谓自证清白,只能愈显苍白,难以服众。

其实,公众质疑本溪高中体优生多,更多地是表达由来已久的“加分焦虑”,恐慌于加分造假重创高考公平。几年前有媒体报道,某省高考成绩揭晓,一些考生和家长发现,某地各种名头的“高考状元”中,有不少人是“武林高手”,他们都因武术项目获得了10到20分的高考加分。调查显示,不少加分的背后存在灰色利益链,一些武术比赛的组织者采取与学校合作的方式,而有些学校甚至引入武术俱乐部,学生交钱交到学校教务处。目前,虽不能认定本溪高中的体育加分也涉此操作,但公众质疑的是一类现象,忧心的是教育公平,这一点无可厚非。

2012年,四川大学拟录取的几名高水平运动员,被发现其一级运动员证书作假,遂被取消录取资格。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直言:“很多比赛都是为了让学生加分而办的,组织规范的问题太多了。”业内人士总结,体育加分的“猫儿腻”主要有3类情况:申请加分的“体育尖子”存在证书造假的现象;体育竞赛组织不规范,一些比赛乱发证书给审查带来很大干扰;竞赛的应试色彩和功利性突出。应该说,加分初衷良好,但在操作中发生了异化。

如果教育机会可以用金钱购买或用权力交换,教育就不再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伟大工具,而异化为制造和扩大社会差距的帮凶。要知道,一分之差可能就是二本和一本的差距,不该加却加了5分、10分或20分,将导致多少埋头苦读的孩子丧失良机?

人们对考场内的作弊保持高度警惕,考场外的加分舞弊同样不可轻视,后者以“合法”的名义骗取分数,性质同样十分恶劣。如何遏制不合理的加分?首先要清理、规范加分项目,为加分项目瘦身;其次,加分造假应该视同作弊;再次,应加大考核力度,比如体育加分生进入高校时应重新检测。不断打击加分造假等作弊行为,确保考生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这是捍卫教育公平底线、提振高考公平信心的应有之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