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竹县周家镇一名8岁的小女孩李微微,为了救落水的同伴而不幸溺水身亡。当地镇政府多次为其申报见义勇为称号未获批准。理由是,未成年人的身体与智力都比较弱,本身就属于保护范围,因此对他们的见义勇为“不提倡、不宣传、不鼓励”。 对未成年人的见义勇为,实行“不提倡、不鼓励”的原则是可以理解的,但某个孩子做了见义勇为的事,就应该表彰,这是两个不同的出发点。前者是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考虑,后者是对社会正能量的弘扬。我们不能因为前者而排斥后者。有人就此发表文章,说这是“理性的进步”,并以参加扑灭山火而牺牲的14岁少年赖宁为例,批评社会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致使小孩竞相模仿,不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等,显然属于解读过度。 见义勇为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与倡导见义勇为的精神并不矛盾。2008年汶川大地震,从废墟中被营救出来的小孩林浩,不顾个人安危,转身投入救援活动,就赢得了人们的好评。事实上,国外同样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那尊“撒尿小孩”于连的塑像,就有一段生动的故事。西班牙入侵者在撤离布鲁塞尔时,准备用炸药毁掉这座城市,多亏小于连半夜起来撒了泡尿,将导火线浇灭了,从而保住了全城人的性命,因此被老百姓立像永久纪念。倘若按照某些人的看法,他们不应该那样做,因为都还属于未成年人,只能让人保护,焉能保护别人? 其实,一些未成年人的见义勇为,并不是社会鼓励的结果,而是他们内心的一种自然表现。我们不能以某些成年人的功利观念来衡量他们的行为。孩子的心灵是最纯净的,他们没有想得那么多,更不会想到做了这件事后会有什么“好处”。那种把少年英雄的出现,说成是社会为了某种目的蓄意而为,既是对社会的错误批评,更是对未成年人的严重伤害。 现在的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固然还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更需要弘扬的是见义勇为的精神。这些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等种种原因,见利忘义的事日渐多了起来,见义勇为的事却变得少了,这不利于我们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应该加以改变。李微微救人该不该受到表彰的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我以为,政府有关部门是否宣传李微微的事迹可以商榷,但认定并表彰其见义勇为则应及早进行。(福建日报) |
相关阅读:
- [ 07-03]见义勇为认定
- [ 07-03]不轻易授女童见义勇为称号
- [ 07-03]女童救人身亡,该不该认定见义勇为
- [ 07-03]女童救人身亡,该不该认定见义勇为
- [ 07-03]我们需要新的见义勇为观
- [ 07-03]不给“见义勇为”称号是对未成年人负责
- [ 07-03]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不鼓励但不能抹杀
- [ 07-03]认定见义勇为不该有年龄门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