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谁造就了“考霸”的执著?

2014-07-21 07:00:00 范子军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钦州二中近日被网友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30多岁的吴善柳今年在该校参加高考,夺取了钦州市理科状元,现被清华大学录取。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曾辗转多所学校参加高考,并几次考上重点大学,但连2011年考上北京大学都没有去读。网友称他是“高考专业户”,并指责这样做会导致另一名考生失去就读名校的机会。(7月18日南国早报)

十次高考发挥得都很正常,无疑表明这位“考霸”功底的确深厚,可他何以选择年复一年的复读、高考?难道高考成瘾患上了“嗜考症”?从成才、事业和家庭等角度来考量,也应该走正常的求学就业“路线”吧?十多年的高考路,即使是富足家庭,复读、生活费用也是个不小的负担,仅从算经济账角度也不该如此折腾吧?

秘密或许恰恰就在这里,“考霸”是否已经把参加高考当成了一种“职业”,或许说赚钱、谋生的手段。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及学校,往往都会给高考状元或者成绩突出考生奖励,由此催生了各地的“高考专业户”,比如,安徽一考生考上一回上海交通大学、两回北京大学、两回清华大学,虽然都没有去读,获得的奖励就有80多万元,金钱奖励诱惑的说法显然不无道理。

虽不排除个别人有“独特”的追求,但职业“考霸”的存在,客观上让别人少了上名校的机会,挤占了有限的社会资源,显得很“不厚道”。不过,某种意义上说,“考霸”不过是枚“棋子”而已。按照高考通行的规则,不服从自己所填报志愿高校的录取,不只影响当年录取,而且今后的复读、参考还受到限制,当地有关部门为什么长期给“考霸”开绿灯?其中有没有官员追逐“状元政绩”,学校追求“状元效应”作怪,都值得质疑。

职业“考霸”的存在,显然不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锦上添花”式奖励高考状元做法,长期以来就饱受争议,呼吁将有限的政策资源更多地向扶助困难群体学生倾斜。相应的,修正、完善复读制度和录取规则,铲除“高考专业户”赖以滋生的制度土壤,让地方和学校不再能借助“考霸模式”追名逐利,才能更好地确保高考公平。

□ 范子军(江苏 职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