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让教育部“禁礼新规”见成效

2014-07-22 07:12:25 侯文学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日,教育部发布《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群众反映强烈的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吃请等问题划出6条“红线”,旨在引导教师以律己而育人。(见2014年7月21日新华网)这是一个针对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进行认定和处理的专门文件,但能否治理好“教育红包”,尚须观察。

所以对“禁礼新规”打个问号,这是因为,对教师收受红包这种严重违背师德的行为,教育部从2010年至2014年,已连续五年5次发布禁令,“送礼风”并未因此消弭,反而愈演愈烈,其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家长存在攀比心理,想通过送礼使孩子在班里受到老师的特殊关照,教师认为收红包算不上什么大问题,并因私下交易存有侥幸心理,而且基层教育部门在抓禁令落实上缺乏力度,如教育、监督不到位,处罚不严厉,等等。

如何使“禁礼新规”管用,而不会成为官样文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要认清“教育红包”的性质。学生和家长给教师送礼,教师利用自己的权力,在小到排座位、任班干部,大到保送生、高考加分等方面予以关照,这绝非一般的礼尚往来,而是非国家公务人员受贿行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对“教育红包”瞪起眼珠子;要加大监督的力度。时下,对于校园送礼收礼问题,监督的手段主要是靠家长举报,但就家长而言,为了孩子不受委屈,一般不会轻易对教师举报。因此,不妨像中央巡视组高巡视监督一样,由教育部门组成巡视组,通过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深入了解,实施监督,从中发现问题;要实施严厉处罚。诚如这次教育部发布的《规定》所规定的,对违规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件要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开除处分,并撤销其教师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要构建班级事务公平公正公开机制,防止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压缩教师用权的空间,例如选班委可采取明确标准条件、公开竞聘、学生投票等方式进行。

教育领域本该是社会道德的制高点和示范区,若这一领域也受到社会“潜规则”腐蚀,不仅会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和社会公义,更会让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失去信心。教育部发布《规定》体现了治理“教育红包”的决心,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愿能够切实抓出成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