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车改革在酝酿20年后全面启动。按照改革方案,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并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地方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上述标准的130%。方案出台后,有的公务员说:车补这么低,以后不出差了。(7月29日《中国经济周刊》) 首先需要纠正一个概念:“公务交通补贴”不包括差旅费,公务人员到外地出差的费用是另行实报实销的。有的公务员说“车补这么低,以后不出差了”,应该是指以后不出门办公事了,不下基层调研了,能不去就不去,能省就省,反正交通补贴已经发到自己兜里,省下来的钱都是自己的。 诚然,与目前一些地方动辄两三千元的车补相比,改革新方案确定的车补标准是比较低的,一些公务人员难免嫌少,甚至心理不平衡。但坦率地说,这恐怕主要是观念问题,甚至是习惯问题。 车改之前,公务人员出门办事都有公车接送,领导干部上下班都有专车伺候,公车私用也完全不在话下;即使一些地方实行了车改,但由于补贴较高,相当于一项福利。对此,无论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公务人员,都认为天经地义并且习以为常。这种“习以为常”,恰恰是对公车腐败的漠视和麻木;这种“习以为常”早已让民众怨声载道。中央全面启动公车改革,就是要破除这种“习以为常”,将不正常的公车消费拉回到正常轨道。 一些公务员声称“车补这么低,以后不出差了”,未免显得太矫情。心里根本没有公仆意识,办事才会看补贴高低,嫌低了就缺少动力,或者干脆拿补贴少当不干事的理由。照这样的觉悟水平,恐怕车补标准再高,也使唤不动这些习惯了补贴照拿不跑腿的公务员,他们可能也会成天呆在办公室里,把车补省下来当做额外福利。 这种矫情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甚至警惕。公车改革之后,可能会有一些公务人员不愿意出门办公事,不愿意下基层调研,该办的事情拖着不办,该履行的职责敷衍了事。对于车改后可能出现的“懒政”现象,需要未雨绸缪,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加以防范。最根本的途径,还是严格岗位管理、考核和责任追究,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让每个公务人员不敢懒、不能懒、不愿懒。 |
相关阅读:
- [ 07-28]公车改革成败不能仅以开支评价
- [ 07-22]期待公车改革“起步”成为亮丽风景
- [ 07-22]公车改革的标本意义
- [ 07-22]公车改革补贴多少够用
- [ 07-18]公车改革也要把司机送到站
- [ 07-18]公车改革的几个关键性细节问题
- [ 07-18]公车改革,以公心树公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