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四级足球联赛能否拯救中国足球?

2014-08-04 15:30:06 黄少虎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7月30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7月28日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他表示,今年起,将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教育部将通过多项举措,力争校园足球取得重大突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要用3年时间把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由目前的5000余所扩展到2万所,为中国足球源源不断输送苗子。

此次教育部把校园足球列入学校体育发展的重点,是一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战略举措。校园足球的发展与冷热,是中国足球未来的预言。足球运动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足球运动对于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传承足球文化,掌握足球知识,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早在2009年10月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组织开展的全国“校园足球”活动在全国范围推广,以联赛的形式开展,实行主客场制。目前全国已有44个城市的2300多所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如今五年过去了,开展如何呢?以福建省厦门市为例,作为全国18个足球重点城市,厦门校园足球活动在市政府、市体育局、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开展得如火如荼,全市共有30所小学、16所中学、8所高中学校作为首批校园足球布点校,目前共有青少年注册球员3451人。通过校园足球节、冬令营、夏令营等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每年年均举行450场校园足球联赛,在全国比赛中,小学组和初中组都打进了16强,全国只有包括厦门在内的两个城市取得这一成绩。

然而,这些貌似辉煌成绩背后存在什么样的苦衷呢?

首先,无法解决足球训练与学生学习的矛盾。现阶段,学校的广大教师和家长对校园足球的认可度不高,因此,转变教师、家长的观念非常重要,这也是转变足球进校园理念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有人认为“练习足球会耽误了学生的学习”,而我们要让实践证明学生参加了足球的训练不但不会让学生的成绩退步反而促进了学习,才能保障足球训练活动长期开展下去。

其次,无法解决足球运动推广和普及的问题。现在厦门有些布点学校,只是派出一个队参加校园联赛,但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足球运动中。一队最多20个运动员与全校2000多人相比,这种数据如何能达到普及的地位。只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足球中,群体庞大了,足球金字塔底座才更稳固。比赛似乎是运动员才有机会参与的,而对于普通学生如何在班级间、年级间、校际间的竞赛交流,多参与各级别的比赛,让全校学业生都爱上足球,这才是重要的。

第三,无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校园足球”开展模式,并形成一整套区域性比赛、训练、选拔、教练员培训与裁判系统。各地方自已搞自己的,无法资源与经验共享,先行者不为师,后进者难为学哟。特点是各参赛校的师资、场地器材、教材安排、活动情况、课余训练、竞赛等情况各不相同,想得到大范围推广困难更多。

第四,普通学校开展“校园足球”的困境。这点从师资、场地器材、教材安排、活动情况、课余训练、竞赛等情况、专业培训等都存在很大困难。定点校的扩大,我们不希望只是扩大学校数量,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第五,目前的三级联赛升级到四级联赛无师可鉴。目前厦门已经有了小学、初中、中学的联赛,大学联赛还是空白。大学参与校园足球联赛,存在多个部门共管情况。另外校园足球开展存在资金困难又是如何解决,如何做到各系统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呢,这必须认真面对。

假如这些这些已经显现或者可以预见的问题无法解决,我们的中国足球梦是不能实现的。我们不能忽视,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扩大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参与面、夯实校园足球运动训练强度的基础上,发现足球运动新苗,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足球运动技能和水平,为国家培养高素质足球人才。毕竟,校园足球的发展与冷热,是中国足球未来的预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