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澄清“浑水”

2014-08-07 08:25:22 晏佳伟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云南鲁甸地震救援仍在与时间赛跑。这次救灾,谣言与杂音较少,显现出更多的理性。故而,一则“浑水泡面”的新闻以及围绕这条新闻引发的从点赞到质疑,从所谓“辟谣”再到“辟谣”者道歉,最终“浑水泡面”被证实且却做出能消除质疑的解释,本不应该的“真假新闻”之争,甚至一度模糊了网络上的救灾焦点,不折不扣成了搅浑救灾舆论的一团“浑水”。

风波始于@中国之声于8月4日发布的一则充满正能量的消息——“震中龙头山镇的龙全中学目前食品匮乏,只能吃外面输送进来的泡面,地下水和自来水因为地震水质现在比较浑浊,目前救援人员只能用浑水泡面做饭。”该微博配了一组源于腾讯拍客的视频截图,一群端着泡面的救援人员正等锅中的浑水煮开。

抗震救灾报道需要正能量。@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纷纷转发该微博,并致以“辛苦了”“向最可爱的人致敬”等赞词;看到救援人员用浑浊的泥水淘米和煮面,不少网友也转发并点赞,为这些救援士兵吃苦耐劳的精神竖起大拇指。

不过,在一片点赞声中,也有网友发出质疑。作为一个曾经的老兵,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一边感叹“士兵好样的”,一边抛出了几点疑问:“1.生病拉稀了咋办?会影响战斗力。2.后勤保障有问题,净水器呢?净水剂呢?土法净水也行呀……”

正当一些人为此建议救灾部队的后勤保障要补齐短板时,@环球网在5日晚发布了一条“辟谣”消息,惊起舆论水花四溅。在标题为《救灾部队:浑水泡面不属实,勿轻信伤害前方士气》的“辟谣新闻”中,环球时报记者自称从“一名前方救灾部队的负责人求证”,坚称救灾过程中“没有发现救灾过程中出现浑水泡面的情况”,前方救灾部队携带有净水设备,不会胡乱饮用不卫生的水。

让众多网民为救灾官兵而感动的“浑水泡面”真的是假新闻吗?是所谓的“宣传造假”吗?一些人迫不及待地发挥各种想象,拼凑推理。互联网上,一场目的各异的“拍砖”比赛,因@环球网的所谓“辟谣”而更加舆情汹涌。

好在作为主流媒体的央广,职业水准是经得起考验的。面对“假新闻”指控,最先发布“浑水泡面”新闻的@中国之声有据有理地奋起反击,第一时间发布的《多名记者证实救援人员用浑水泡面做饭》微博,迅即获得多家新闻客户端首页推荐——“我们专门向记者核实,浑水煮面发生具体时间是8月4日,发生地点为震中龙头山镇的龙全中学。央广记者李腾飞亲眼看见,部队要求只吃面不喝汤,他和同事都吃了。”随后腾讯拍客的现场视频、新华社发布客户端也证实,@中国之声所言属实,“浑水泡面”确有其事。

舆论风向陡转,环球网要闻部副主任郝珺石@paingod再也无法“嘴硬”,随后以个人名义发布了一封致歉信:“错的是我,我取的标题轻易否定了一切。只有在中国,救灾部队才会吃下老百姓给煮的浑水面。”对此,@中国之声在官微上连发数条微评:“我看到了你的道歉,但新闻不是这么做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真新闻怎么就成了假新闻?”

这潭舆论浑水,本以为会以相关负责人的道歉结束,没想到,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仍然“有话说”——认为两条新闻并不矛盾:“央广记者用亲身经历证明有‘浑水煮面’。军队前方新闻官员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救灾部队携带有净水设备,饮用水都经过处理,也是真的。这两条新闻在宽大的救灾现场,并非一定矛盾。”这种辩解之词难以服众,央视前主持人@崔永元转发该微博时附上短评:“按这个路数解释,八条新闻都不会矛盾。”

关键时候,还是“新华社发布”的权威调查一锤定音——“浑水泡面”属实,后勤部门称具备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能力,刚开始未用净水是因赶路扔了给养,6日凌晨官兵们已用上净水设备。

“散了吧”,身处漩涡中心的@中国之声,担心舆论风波模糊了救灾焦点,转而呼吁媒体和公众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救灾之上。@新华视点微博也认为这些“口水”是报道错位,认为它不应成为救灾中的挡路石。“黄金救援72小时正在耗尽,救援力量正争分夺秒抢救生命,我们应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为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浑水”终将澄清,救灾仍需给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