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一对北京夫妻在乌镇景区旅游时,遭到保安殴打。夫妻俩购买了景区内民宅商户的雨披,保安要求他们退还时,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当地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发生肢体冲突,是因为乌镇景区内有“禁商”规定。乌镇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曾透露,为了不让古镇变成小商品市场,公司不允许当地百姓自由开店。在景区内,一旦发现违规经营商户,将进行规劝和制止。(8月17日《京华时报》) 谁能想到,以“捍卫原生态”为噱头的禁商政策,竟让游客遭殴打。古镇拒绝过度商业化,当然很可以理解。但这种原生态不是管理秩序,诉诸暴力手段,更让其变味,“捍卫原生态”无异于皮相,看上去更像争夺利益。 在乌镇,禁商规定由来已久。然而,我们并不清楚,看似霸道的禁商要求,是如何得到贯彻执行的?是依靠经年巡逻查禁,形成的高压严打的架势,从而让小镇百姓就范?抑或是,签订协议、事先约定,以景区收益分享等经济激励,来换取当地居民的彻底支持? 古镇旅游业,要不要规避过度商业化气息,本身也不过是一种商业化考虑。靠严格禁止居民营商,才能捍卫乌镇的原汁原味,这显然过于偏执。从多年经验来说,古镇的开发和保护是一种互为表里的关系,商业化的方式固然会破坏一些原生态,但却也为古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可能性,即也是对它的一种保护。 一面禁止居民开店百姓经商,另一面却大建商铺高价拍租,乌镇旅游开发公司采取排他性的专营模式,有效地规避了内部竞争压价,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当地租金推至高位。更精明的是,掩藏在“保护古镇原貌”的幌子下,此一疑似“价格垄断”的行径,也似乎变得冠冕堂皇起来。当地居民能否从中分得一羹,外人很难得知。但陆续发生的居民贩售事件或可说明,现有的利益分配方案,并未深孚众望。 说到底,古镇的良序发展,终究要仰赖古镇人的戮力同心,仰赖由市井百态所建构的、有生命的生活图景。过于露骨的资本算计,过于激进的管控清理,只会抽离古镇的原本魅力,招致游客反感而已,也会让“禁商”摩擦不断。 |
相关阅读:
- [ 08-18]景区开发理当让原住民共享收益
- [ 07-01]旅游景区应避免“孤岛效应”
- [ 07-01]理顺景区和村民利益,才能化解“积怨”
- [ 05-27]景区活钉蝴蝶太残忍
- [ 05-20]景区优惠,少点噱头多点实惠
- [ 04-28]景区门票让利于民应成常态
- [ 04-28]景区分区分时免票是可喜尝试
- [ 03-12]三坊七巷景区出AV牌,管理该打什么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