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建设

2014-08-28 15:14:11 周虎城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据《半月谈》报道,城镇化在不少地方如火如荼,一些地方取消了城乡户口登记,一些地方却又悄然出现了户籍“非转农”现象。这种“非转农”主要发生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其实,这不是什么新现象,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土地价值高涨,谁拥有了土地,谁就拥有了财富。既然土地可以带来财富,而农业户口能够参与集体土地收益分配,“非转农”也就应运而生了。

无论是“非转农”还是“农转非”,都能够看见朴素的经济人理性在发挥作用。在城乡二元差距较大的年代,“农转非”意味着鲤鱼跳龙门,从此可以吃上“商品粮”,不用负担“三提五统”,享受市民待遇,也因此“商品粮”户口在市场上具备了交易价值。在当时,要想摆脱“农字号”身份,无外乎参军提干、考上大学,或是进入政府、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等。这是在工农业剪刀差、城乡二元格局下的户口差异所带来的农民选择。

但是,时代已经变了。笔者认为至少有三大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农业税负大大降低。自2003年中央全面免除农业税以后,农民负担大幅减少,千多年的皇粮国税从此成为历史,种粮甚至还有补贴。第二个变化是发达地区和地段的土地市场价值迅速提升。一些大城市由于经济起飞,土地资源日渐稀缺,农民所掌握的土地具备了市场兑换价值,“地租”变成了部分发达地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农民已经“洗脚上田”,成为了城镇化、工业化扩张的利益分享者。第三个变化是土地保障功能更为重要。即便在欠发达地区,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土地价值也在上升,只不过这种上涨的速度较慢,而城市生活成本高,房价高昂,农民在城市扎根不易,这就使他们对农村土地的重视程度大为提高,土地成了他们心目中的最后保障。

基于以上三个变化,“土地红利”应运而生。在城乡二元差距较大的时代,土地意味着各种税赋和低收入,但在城市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时代,加上农村公共服务水准的提升,城乡二元差距正在缩小,基于土地的产出却增加较快,或者即使暂时未增加,但具备了可预期的前景,因而这种“土地红利”令农民在选择身份属性时,会斟酌再三。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大学生要求将因上学转出的户口转回农村,无外乎就是要争取能够分享农业户口所带来的“土地红利”。一项针对全国的调查也显示,有75%以上的进城农民并不愿意放弃农业户口。这也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转非”的民意基础较之以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然而,国家早就有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也就是说“农转非”后既能享受城市水准的公共服务,还能够继续持有土地承包权。看起来双赢,可为什么不少农民仍不愿意放弃农业户口?原因在于具体地区、具体政策的不同。一些地区搞城镇化,还是在打农民土地的主意,以土地换住房、土地换保障等层出不穷。若仅仅是为了城镇化而城镇化,不去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与主张,农民在城市里无法安身立命,无法找到适应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生存技能,那么,“农转非”所带来的风险是存在的,容易异化成一种针对农民利益的侵害。这从来都不是推动城镇化的政策初衷。城镇化的本意是要让农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体面而有尊严,绝不是以此为借口来与农民争利。因此,必须高度警惕城镇化过程中的异化行为,把尊重农民意愿摆在重要位置,把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才能顺利开展城镇化工作。

推进城镇化,有助于农村大发展,但要讲“人”,坚持以人为本,城镇化进程才是良性的、健康的康庄大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