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求助信息在微信朋友圈被迅速转发。信息的内容大致是,龙南医院出生一名早产儿,婴儿严重贫血,并且血型是极为罕见的RH阴性B型血,也就是市民俗称的“熊猫血”。然而,经过记者求证,这条信息为虚假信息。(10月24日东北网) 看到这条新闻,笔者不禁心中一紧,类似的寻人、寻物、寻求帮助的微信消息在笔者朋友圈也有不少,笔者也会顺手转发出去。现在想来,这些信息未必就是真的,毕竟未经过确认。可是,这样的好处有坏处吗?如果是真的,那算是行善,如果是假的,似乎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话虽如此说,但细心一想,其中却又别样韵味。 以龙南医院的事来说,这条假信息被迅速转发后,不少热心市民不断向医院打电话求证,还有一些同血型的市民,直接来到了医院,要求献血。由此可见,市民的热心肠是值得肯定的,但结果却是帮了倒忙。 首先,繁忙的电话咨询,在医院工作人员重复解释过程中,带给医院人员不小麻烦,浪费了医务人员资源。不仅如此,医院电话长时间被使用,影响了电话的畅通,影响医院正常工作。 其次,市民直接到医院要求献血,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正常采血流程。这给予医院方带来不小的尴尬。如果让市民献血,就违反了相关规定,如果不给市民献血,似乎又打击了这些市民的助人为乐的积极性。 再者,当微信朋友圈的消息屡屡证实为假消息时,朋友圈的公信力必定受到极大影响。长此以往,无论朋友圈的消息是真是假都无人会相信,诚信问题将拷问每一个人,“扶不扶”现象也将蔓延到朋友圈。 由此看来,虽然我们只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只是抱着做好事的心理,但却可能成为谣言的传播者,给当事者、给社会、给社交圈带来不可忽略的麻烦。 因此,笔者认为,当看到朋友圈出现求助信息时,不要盲从的转发,给发信息的朋友打个电话,问问是真事吗?一方面是求证事实的真伪,一方面是提醒发信息的朋友不要盲从。 试想,如果所有人都事先询问,谣言也就不会如同传销一样,上家带下家,而会使谣言止步于一个个上级,真事被广泛转发。 |
相关阅读:
- [ 09-25]官员须慎对“朋友圈”
- [ 09-16]警惕“朋友圈”中的媚俗营销
- [ 08-21]朋友圈里的心灵鸡汤
- [ 08-21]《古剑奇谭》诠释狐妖朋友圈
- [ 08-13]官员的朋友圈千万要讲究
- [ 08-11]别让谣言污染“朋友圈”
- [ 08-01]“替考朋友圈”背后的县城政治学
- [ 07-17]朋友圈就这样被朴树刷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