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井“解渴”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2014-11-13 11:26:0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水能解渴”,有了机井,农田的灌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然而,在庆幸旱情得以缓解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打井“解渴”有着不容小视的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在我们这个严重缺少水的国度里,地下水是最为宝贵的水资源,而机井所抽的都是地下水,机井多抽一立方米,地下水就会少一立方米。机井抽得多了,地下水位就下降了。地下水位的下降,很可能引发地面的沉降。因为过量开采地下水,我国华北地区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这样的“漏斗区”,已成为严重的地质隐患。 确实,面对旱情,当前除了打井外没有更好的办法。在此境况下,就应当充分提高地下水的利用率,从而尽量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有必要改变农业的灌溉方式。 目前,我国农业普通采用漫灌的灌溉方式,而漫灌之下,水的有效利用率不足50%;尤其对浇水频繁的蔬菜来说,其总体利用率更低。而在农业发达国家,滴灌早已成为普遍的灌溉方式。所谓滴灌,就是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95%。两相对照,我们就会发现,同样一片地,滴灌可以比漫灌节约一半的用水量。但可惜的是,在厦门,漫灌仍是常用的灌溉方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旱情的出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应对旱情,最该采用的还是高水平的蓄水设施与高水平的灌溉技术。至于“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的打井“解渴”,还是尽量少用为好。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