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缎,“一毛钱关系”的启示
2014-11-14 08:43:26 来源:东南网-海峡导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刚刚过去的APEC,各国领导人及夫人们身着的靓丽“新中装”服装,既让许多漳州人感到自豪,又让漳州人感到失落。 自豪,是因为服装的面料之一,叫漳缎,起源于漳州。失落,是因为漳缎在漳州已经找不到了,如果不是拜这次APEC所赐,许多漳州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种东西。 “新中装”的漳缎,来自于苏州。近10多年来,漳缎在苏州一带得到了较好的发展,2009年,漳缎列入苏州市级“非遗”名录,2011年,又列为江苏省级“非遗”。 名叫漳缎,却产于苏州,还是别人家的“非遗”。没有比这更尴尬的了,好东西却给别人做了嫁衣裳。如果一位苏州人要揶揄一下漳州人,他大可以说:“你们激动个什么?这跟你有一毛钱的关系吗?”这个时候,作为一个漳州人,恐怕只能脸红耳赤,悻悻走开,对天长叹:“还真只有一毛钱的关系啊。” 因为有个“漳”字,所以还有“一毛钱的关系”。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这甚至让人想起了不争气的中国足球。火爆的世界杯跟国足有“一毛钱的关系”吗?有,足球最早起源于中国,那时候叫蹴鞠,有个叫高俅的家伙踢得很好,相当于现在的梅西。 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对于漳缎在本土的没落,有很多原因。有市场的原因,也有当地政府保护不够的原因。但我以为,如果没有背后强大产业链的支撑,再怎么保护也将后继乏人,是扶不起的阿斗,只能挂在墙上当孤本。 真正的原因在于市场。“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丝绸很是出名,又有原材料的来源,推陈出新,已经形成了产业链。这在当时,是漳州竞争不过的。” 发展就是最好的保护,落后就要挨打,苏浙一带欣欣向荣的丝绸产业就是最好的例证。这背后,是市场之手在起着作用。 恰如漳州人士所言:“漳州的织布机、漳缎机,现在收藏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其实,在早期,漳州手工业非常发达,而如今,漳缎的销声匿迹,也是十分可惜的。” 为什么?因为背后没有形成产业链。文化有时也如商场,不进则退,不攻的话守也守不住。 漳缎不远,厦门应引之为鉴,对于侥幸流传下的闽南其他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就是结合旅游等产业,通过一定营销将其做大规模。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