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类监管不能留下“监管接缝”
2014-11-14 09:41:05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曾被认为是“毒豆芽”罪魁祸首之一的化学品“6-苄基腺嘌呤”,正在通过合法手段,向社会发出自己的“小小声音”。近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豆芽》(草稿)向业内征求意见,拟将上述物质定性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豆芽生产中允许使用的物质,并拟对残留量进行规定。不过这一指标最终是否采用,还有待向专家和公众征求意见。 溯源历史,“6-苄基腺嘌呤”确实曾是食品添加剂,可近两年被剔除后,农业部门也没有将其作为“农业投入品”监管。再加上豆芽到底是食品还是农产品,“管家婆婆是谁”一直定义不清,多数省市只能将添加这一物质列为“违法”。 看起来表象是对“6-苄基腺嘌呤”定义不清,背后其实隐藏着对法规、标准和监管规则制定严肃性、科学性的“拷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公正执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石,位于源头的每一项立法、每一项标准都必须精准、适用,更需要各地针对某一类案件的执法统一尺度。 科学立法,公正执法,首先要遵循的就是法治连贯统一。不连贯,则易朝令夕改,企业会无所适从;不统一,则法度不齐,各地判定标准“法出多门”,如对添加“6-苄基腺嘌呤”的豆芽,有按照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定的,也有按照生产伪劣商品定罪的…… 如果豆芽的产品标准真的修改,“6-苄基腺嘌呤”合法化,那么上位的食品添加剂或农业投入品列表也需要同步跟进,避免冲突;不修改,也应对豆芽明确“身份”和监管标准。 其实不仅仅是一根豆芽,依法行政要求所有立法、立标的工作,都应摒弃经验立法、政绩立法、封闭立法和主观立法,做到精确瞄准、正中靶心,不能留下“监管接缝”,让豆芽们蒙受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尴尬。(新华社记者周琳) |
相关阅读:
- [ 11-13]电商狂欢落幕,监管该动真格
- [ 11-13]“双十一”的消费狂欢不能少了监管
- [ 11-12]跨国医疗 开放与监管同样重要
- [ 11-11]重拳监管不是制造宣传效应
- [ 11-10]“100%羊绒衫”无羊绒,电商迷糊监管不可瞌睡
- [ 11-05]“双十一”来了,监管部门准备好了吗?
- [ 11-04]废止盐业专营不等于放弃监管
- [ 11-04]要给电商打“预防针”更要全程监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