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我们靠什么来远离水危机

2014-11-20 16:15:06 唐伟 来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全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国控重点湖泊水质四成污染;31个大型淡水湖泊水质17个污染;9个重要海湾中,辽东湾、渤海湾和胶州湾水质差,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水质极差……伴随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受损情况触目惊心,水安全正在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11月19日《北京日报》)

一边污染一边治理,当然可以创造双重GDP数据,能够意识到水污染问题的严重程度,并加强治理说明了意识上的进步。然而治理的速度抵不上污染的速度,那么就意味着巨额的治污投资打了水漂。若不能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再大的投入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水污染恶化的状况就无以缓解,必然会成为威胁民族生存的水危机。

我国作为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水资源本就十分宝贵,暴殄天物式的污染和浪费,换来的必然是难以想象的代价。时下最大的问题恰恰在于,所有人并非对治理没有达成共识,但相对于水污染的严重程度而言,由治理态度决定的治理手段依然在路上,建立刚性和不打折扣的环境保护制度,筑牢防护底线意识依然处于低层次。

追究环境法律责任在国际社会已经形成惯例。例如日本在修改后的《空气污染控制法》和《水污染控制法》中规定,只要排污对公众生活或身体造成了损害,无须查明排污者的主观心理即可追究其刑事责任。在国内,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还广有市场,与之相适应的治理手段也相对偏软,即便按照新修改的环保法来看,也没有达到“罚得倾家荡产”的程度。环境保护实际上采取的是选择性执法和纵容式保护。地方政府和执法部门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治理和惩处,并没有采取高压态势,并因之产生了极恶劣的影响,水污染的状况持续恶化,似乎很难看到改善的前景。

从北京APEC会议周绽放的蓝天来看,对环境污染治理并非不能为,而是是否愿意为和怎么为。治理并非仅取决于巨额的投入,而是在选择发展方式上,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生态账和民生账。要钱不要命是一种毁灭性的短视,我们应该痛下决心了,要在“一盘棋”的思路下,实行政府主导、全国统筹、全民参与、区域合作的防治模式,以防为主,以治为辅,依法治污,这样治理的成果才能终得巩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