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在教育资源之间“均贫富”不可取,贸然取消985、211,很可能会带来其他的问题】 985和211,在外国人眼里也许只是一串无意义的数字组合,而在中国却代表着高校的不同等级。近日,中南大学校长讲话中透露985、211工程建设即将取消,此消息虽迅速被教育部否认,却再次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有人认为,985、211工程早就应该取消,因为它们拉大了高校的“贫富差距”,加剧了教育的不公。 不论是哪个领域,公平问题往往最容易受到关注。高校之间,确实存在“贫富不均”的状况,但这并不一定完全是因985、211的原因。985、211工程本身,就是遴选那些有历史底蕴、办学实力与科研能力较强、成果显著的学校,因而入选的学校科研经费多一些。而所谓的清华大学科研经费是普通高校西南石油大学的23倍,也只是以学校为单位的整体比较,如果具体到特定学科或考虑实验室数量、项目数量、人均科研经费等指标,差距也许并不悬殊。 况且,人们关于所谓教育公平的理解,也是各持己见的。事实上,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教育公平的含义,应该是让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机会去竞争优质教育资源,而不是让所有人在每个方面都享有同样的资源。因此,只要高考、考研等每个环节的选拔制度是公平的,教育公平就有了最大的基础。 换言之,简单地在教育资源之间“均贫富”,是不可取的。若真的像一些人呼吁的那样,贸然取消了985、211,很可能会带来其他的问题。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大学比较少,那时候主要是拼实力——凡是能跨进大学门槛的人,总体上素质都还不错。后来,随着大学门槛的降低,大学文凭开始泛滥。用人单位在选人之时,只能通过简单、临时的笔试、面试来考察一小部分内容,而这种选拔随机性很大。此时,985、211等工程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种能力和信誉的保障,是一种新的标杆。若无985、211等门槛,用人单位可能面临着更大的选人公平问题。若无门槛限制,“拼爹”现象恐怕更烈,最终受损的必定是除了努力学习考上名校而无爹可“拼”的寒门子弟。 即便取消了985、211,名校还是名校,社会各界的资助、科研经费和优质学生仍会不可避免地集中。就像再怎么挤,大家也都愿意千里迢迢起早贪黑来协和医院看病一样,就算再贵再有雾霾,大家也纷纷想挤进北上广。 当然,不能简单地取消,却并不意味着现存的这种状态不需要改变。的确,优质大学的标准划分不是“中国特色”,美国也有常青藤这样的品牌,入围的学校都被认为具有悠久的历史、严谨的学风。不同的是,这些学校的遴选并非是以行政化力量为主导,而是考虑了各种平衡因素综合的结果。同时,即便有《“985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规定约束各高校科研资金的配置和使用,但中国各高校科研经费的运作状况,一直都不足够公开透明。 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这样的做法并无不妥,但这些学校的遴选标准却是可商榷的。比如,可以参照国外一些有权威性的大学排名的考量因素,综合学校声誉、科研成果、软硬件实力等诸多方面综合确定;还可进一步设置进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建设向良性发展。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