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困境,关键是根据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实行差别化的调控政策,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流向,依靠产业集聚引导人口集聚】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城乡区域差异较大的发展中大国,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不仅存在城乡二元结构,而且由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以及大量城中村、棚户区等的存在,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日益凸显。当前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困境表现为:特大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加快发展的意图,但人口吸纳能力不足;农民有向往大城市的意愿,但承受能力不足。 解决城镇化进程的困境,关键是根据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实行差别化的调控政策,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流向,依靠产业集聚引导人口集聚,促进人口与产业协同集聚、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有机融合,推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 首先,对超载的超大、特大城市实行“去功能化”。当前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主要是由于承载的功能太多导致产业过度集聚。为此,要科学确定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导向,制定合理可行的产业准入标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引导超大、特大城市向高端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依靠产业优化减轻人口大规模集聚的压力。同时,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城市公共设施容量,合理引导城市中心区人口、产业、设施和功能疏散,促进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和一体化。 其次,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支撑能力。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扩大就业机会,增强产业支撑和人口吸纳能力。小城镇建设要把着力点放在县城、中心镇和特色专业镇上,通过产业集聚引导人口集聚,逐步培育建设一批生态宜居、设施完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城镇。广东现有的340多个省级专业镇,就是以产业集聚引导人口集聚的典型例子,东莞市虎门镇镇区人口已超过50万人,长安镇和塘厦镇超过40万人,中山市小榄镇也超过30万人。 最后,还要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的载体和引导作用。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引导各类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聚人、城市留人的发展格局,实现人、产、城互动融合。譬如,河南省在全省县域内布局了114个产业集聚区,带动就业人口集聚,促进现代化城市功能区建设,推动了就地城镇化进程。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依托嘉兴毛衫城,鼓励周边农户跨行政区域到产业集聚地洪合镇镇区建房落户,促进土地、人口等要素跨区域流动,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等等。 总之,一旦形成了城镇化新格局,未来的城镇化发展必将获得强劲的动力,展现旺盛的活力,也将更可持续。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