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力保沿线树木”作为一个亮点向媒体介绍,笔者相信:地铁一号线在人性化设计上是满怀诚意的。相比于城市建设统领一切,甚至基本的民生都要让位于城市建设的思路,这种人性化的城市建设观念可谓是“正能量”。 有个说法叫“阵痛”,许多城市的城市建设自觉不自觉地在执行“阵痛思维”。为了建设城市交通体系,不顾征地拆迁时的种种矛盾,大干快上一股脑先把摊子铺开;为了加快建设步伐,不对规划方案科学细化,建设过程中城市被挖得坑坑洼洼拥堵异常……似乎城建就是王道,出于城建这一“正义”目的就可以全然不管不顾。“阵痛思维”的结果往往是:即便是为民谋利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不到市民的理解。 与这些“阵痛思维”相比,厦门地铁一号线的建设思维值得点赞。即便出于发展这一刚性目的的地铁建设,也有必要尽量便民。一个围挡方案变了12次,看似进度放缓,但收获的是市民支持与理解。现代城市应该尽可能摆脱“水泥森林”的刻板印象,加之厦门旅游城市的既有定位,因此需要执行“能少迁一棵是一棵,能迟迁一棵是一棵”的树木保护原则。从这些方面看,厦门地铁一号线的建设,提供了城市建设人性化的先进思路。 事实上,城市建设与基本民生需求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市民在期待未来城市建设成果的同时,没有理由非要忍受建设过程的“阵痛”。至少,不应该忍受那些无谓的、本可以避免的侵扰。城市建设规划定版之前多公示、征求市民意见,建设开始后多与市民沟通围挡施工方案,这些都是放缓脚步为民生留出缓冲期的表现。很多时候,这些做法只是诚意问题。 无独有偶,福州市观光巴士1号线将改成“平时是公交车,周末是旅游巴士”的运营模式。解决了“史上最寂寞的公交车司机”的“寂寞”问题,也能使城市公共交通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化,可谓又一人性化设计。希望这些“为人性化让路”的案例成为福建城市建设规划的惯例予以延续,也希望这些正能量传播到更多的地方。 |
相关阅读:
- [ 04-24]城建官员“下海”去房企,谁来管
- [ 01-06]治霾,城建需有度
- [ 02-28]城建成败何时不赖于一人
- [ 07-28]“造城”“建都”,争建远胜于抢注
- [ 01-25]从周强“百年精品”的叮嘱看城建的前瞻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