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该给卵精“捐献”开出疏堵药方

2014-11-26 17:35:47 刘建国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日,在福州一所高校学生自建的兼职分享群中,一条“急招捐卵捐精志愿者”的信息显得颇为惹眼。信息中显示,“捐献”卵子能够获得8000元-3万元的酬劳,而“捐献”精子可获5000元-2万元的酬劳,信息中还提出了对捐献者的外形和学历等方面要求。(11月26日 《东南快报》)

肯定的说,即便在法律范围内,买卖精子、卵子被明确禁止,但并没有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原因在于,虽然法律作出了明确规定,囿于缺乏现实操作性,监管难度较大,根本无法起到理想的效果。其实,对于这种违法现象,只有做到疏堵结合,才能真正起到比较好的作用。

当前对于卵子、精子的捐赠规定,都是侧重于堵的方式。即便,市场需求比较庞大,但依然需要局限在纯粹的捐赠模式,而不能与金钱有丝毫关联。那么,单纯的依赖捐赠,捐赠者不能得到回报,囿于捐赠环境的不成熟,能够主动捐赠的行为人必然凤毛麟角。而满足不了需求,就必然会进一步催生高价购买行为。

进一步来看,在中国传统伦理观念中,对于卵子、精子的捐赠,往往还羞于正大光明的公开。不管是捐赠者,还是被捐赠者,双方都处于隐秘环境下,不好意思摆上台面。如此之下,只能让供需矛盾愈加突出和升级。

事实上,要想真正避免精子、卵子买卖,让表面上的“捐献”成为真正的捐赠,就需要采取疏堵结合的思路。一方面,捐赠精子、卵子固然可以,但是也可以获取相应的补偿,从而提高捐赠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捐赠与被捐赠双方之间的隐私,都应该做到保密,而捐赠方式和渠道则必须公开,避免出现暗箱操作的空间。

说到底,卵子、精子是人体器官的一部分,法律明确禁止买卖。那么,就有必要在捐赠方式上进行创新,畅通捐赠途径,为捐赠者与被捐赠者提供更好的平台。唯有如此,才能避免不法行为的发生,让捐赠行为走入法律正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