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去哪了”装聋作哑背后必有猫腻
2014-12-29 07:30:5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2014年,新华社陆续10次播发追问向公民征收的各类行政性事业收费或政府基金。“收得爽快,用得糊涂,去向成谜”,调查背后的发现令人触目惊心。渐入年尾,上述调查和追问有了哪些结果?然而,由于一些部门装聋作哑或者拒不公开,也有一些问题的进展不尽如人意。(12月26日《南方都市报》) 有关部门对于向公民征收的各类行政性事业收费或政府基金“钱去哪儿了”装聋作哑,不愿公开,表面上看是一些部门存在着官僚衙门作风,实质是有巨大的利益在驱动。事实上,要想让一些部门自己老实交待这些费用去哪儿了,肯定心不甘、情不愿。权力之所以能够任性,就是缺乏监管。其实,要查清这些钱到底去哪儿了,相关监管部门只要履行职责,就没有查不清的。譬如说,土地出让金13年增长超30倍。近20万亿元土地出让金去哪儿了?对此,各地一直遮遮掩掩。今年8月份启动的土地出让金收支全国性审计,目前,审计工作进入收尾巴阶段。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举不仅能够揭开一些地区土地出让金收支乱象的盖子,还能摸清地方政府公共财政对土地出让的依赖程度,为下一步对土地出让金强化刚性管理,以及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税体系提供支撑。因此,像这样的审计是治理一些部门对那些“钱去哪儿了”“装聋作哑”的最好办法。 光有审计还不够,还有对审计出的问题进行查处。一些部门为何对“钱去哪儿了”装聋作哑,问题是这些肯定一些钱去了不该去的地方。如果他们说清楚了,不仅断了财路,而且有可能把自己送进牢房。所以,就是受社会再多的质疑,他们也只能装作没听见。而实际上,一些部门之所以敢这样做,关键是监督部门一直帮他们护着,审计、监察等也只是做做样子。由于很多钱是集体决策的或者是制造一些“借口”支出的,因而审计结果出来后,一般情况下,只要求整改,结果是这样的审计变成了隔靴搔痒,年年审计、年年整改,但还是年年重犯。很少有哪个部门因审计发现问题而被处理的。 要让有关部门对向公民征收的各类行政性事业收费或政府基金“钱去哪儿了”不再装聋作哑,除了加强审计外,纪检监察部门应该及时界入,另外,可以组织工商、税务、财政等相关部门,对有关部门的帐目进行认真的清查。只要各监管部门都采取行动了,就会产生震慑作用。例如:公交一卡通发行量在我国已超1.8亿张,每张卡押金10元到30元。记者调查发现,数亿元押金层层被“截留”,还剩多少成“谜”;一部分押金以“运营”“折旧”等名义被腾转挪移甚至扣光,最终悄然落入公交卡公司的腰包。如果监管部门对于此类不管是集体决策还是用各种借口把钱用到了不该用的地方的,必须对相关部门负责人作出严肃的处理。只有把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处理了,这些钱才不会去向不明。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