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治理方式比喻成一朵花,那么在不同的文化传统、基本国情、社会形态的土壤上,理应绽放出风姿各异的颜色和美丽】 历史终结了吗?不久前,福山、米尔斯海默和卡赞斯坦三位康奈尔大学的校友聚首母校,重新谈论起那个著名的问题。 25年之前,福山凭借《历史的终结》一文,为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埋下了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西方社会在那段时间里高度自信,到处都弥漫着乐观主义情绪。今天,福山依然坚持“自由民主体制”的优越性,但已经大幅修正了自己的观点,提出良好政治秩序“三点论”——国家能力、法治、民主问责。 福山的转变,不仅是学术思潮的嬗变,更有着宏大的时代背景。从占领华尔街运动揭示的劳资矛盾,到弗格森小镇燃烧的反种族主义之火,美国治理体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暴露无遗,就连奥巴马也不得不承认“美国仍面临着更大范围的挑战”。正如媒体所言,“弗格森小镇引发的骚乱,至少证明没有完美的美国”。可以说,没有一种文明为人类前途提供了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这个世界太丰富了,以至于不能放在一个制度模式中。托克维尔当年的告诫,值得全世界倾听:本土的民主常常是最好的民主形式。 在福山的新著中,非西方的崛起成为重要研究对象。作为有着传统政治文明的古国,从儒家的“治国之道,爱民而已”,到法家的“治民无常,唯法为治”,中国历代先贤始终对治国安邦之道孜孜以求。传统文化是一根不能剪断的文化脐带,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思想宝库,更能为优化全球治理提供借鉴。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上述分析,其实也是观察中国治理现代化的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纵向的时间之维,在思接千载中赓续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一个维度是横向的空间之维,在视通万里中吸收人类文明的先进因子。这就像《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观察,他们饶有兴趣地注意到“中共接受‘法治’——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并在追问“中国主张法治,意味着什么?”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葛维宝撰文说,与那些悲观的观察家预测的相反,中国社会及其法律体系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中国执政高层积极迈向现代法治体系,反映了领导人的认识。外媒评价中,其实最打眼的,还是这句——“以自己的方式”。 历史从未终结,探索仍在继续。福山反复强调,“福山还是福山主义者”,而他的两个反对者也没有改弦更张。米尔斯海默认为,“人类历史不会终结于某种特定的制度,而是会在人们的争鸣论辩中继续发展和超越。”卡赞斯坦则指出,“人类文明的组织形态更趋异质,通向现代化的道路纷繁复杂,不同国家人民的政治理念和权利观念也大相径庭。”争论穿越了历史,但三位思想家在历尽沧桑之后,都发现了更多不确定性,也看到更具多元魅力的未来。 “参差多样乃是幸福之源”,如果把治理方式比喻成一朵花,那么在不同的文化传统、基本国情、社会形态的土壤上,理应绽放出风姿各异的颜色和美丽。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