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不要陷入“外籍男子”的新闻幻觉

2015-01-06 09:06:03 曹林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3版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不久前浏览网页,看到一则新闻《外籍男子在深圳打车忘拿包,报警后仅20分钟就找回》。一看到这个标题,我就立刻预感到,当地的警察要被骂惨了。

那则新闻说:2014年12月31日下午,光明派出所接到一名外籍男子报警,称其将背包落在了出租车上,里面有财物及重要证件。民警接报后迅速赶往现场了解情况,得知失主为加拿大人。在得知该男子下车地点后,民警通过查看周边视频监控,找到其所乘出租车的司机张师傅,张师傅表示愿意将背包送来派出所。

再看新闻后面的跟帖,果然骂声一片,帮“外籍男子”找到东西的警察和派出所,毫无悬念地成了网友攻击的对象。

之所以看标题就能预测网友的反应,是因为这个新闻标题预设了“情绪点”:其一,在以往很多案例中,凡涉及“外籍”身份的新闻,总很容易在待遇对比中引发争议。其二,新闻标题中的那个“仅”字,已表明编辑的态度,预设的情绪是:为什么外籍男子报警后20分钟就能找回,而我们却不能?

其实,只要纠缠上“外籍男子”这个新闻点,警察无论做什么,都难免会被吐槽。其一,如果没有找到东西,警察会被骂无能丢人,在外籍人士面前丢脸了;其二,如果找到东西,警察会被骂得更惨,会让公众产生一种逆向的被歧视感——如果是中国人还会这么高效吗?其三,找快找慢都会被骂。这就是“外籍人士”这个新闻点在当下的舆论情绪下(对警察和官方的不满)必然发酵出的舆情。

其实,公众不必见“外籍人士”就敏感,警察未必会因为报案者是外籍人士就会更加重视,这里可能有很多偶然因素。首先,浏览报道,会发现很多类似报道称“警方帮外籍人士找回失物”,但这种报道多并不证明外籍人士在中国丢东西被找回的概率比中国人更高,更不表明外籍人士在中国丢东西都能迅速找回。

千万不能忽略表象背后的新闻规律,“外籍人士丢东西被找回”很有新闻价值,所以这些事情常常能成为报端新闻。而“普通中国人丢东西被找回”缺乏新闻点,极少会被报道,普通的案件只会淹没在抽象的统计数据中。警方不是神,并非外籍人士丢东西都能找到,但“警方破案”这类消息常常源于警方的主动爆料,如果找到了,当然会给媒体发通稿,如果没有找到,哪里好意思向媒体爆料?

这样的新闻规律,必然会让公众形成这样的错觉:外国人丢东西,警察会很积极,而且都能找到;中国人自己丢东西,很多时候警察就不重视并且找不到了。

还要重视另一条新闻传播规律——“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如果我们丢了什么东西,警察帮我们找到了,我们至多当面感谢一下警察,不会声张;如果丢了东西,报案后却没有找到,而且警察的态度不太好,我们就很容易愤怒,并将这种愤怒表达在网上。这种传播规律会使网络上充斥着关于警察态度如何恶劣的信息,而帮人找到失物之类的信息却很少。久而久之,就累积成了负面印象。

无论如何,“外籍人士报案很容易受理且破案效果很高,中国人丢东西则不然”的判断,缺乏统计基础,更多时候只是新闻传播效应下自身想象和情绪的投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