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对“图书论斤卖”的冷思考

2015-01-15 15:41:56 袁浩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见过大米、白菜论斤卖,您见过正版新书论斤卖吗?近日,记者在齐齐哈尔市某大型超市见到了这新奇的一幕,正版新书论斤卖。有儿童读物、育儿读本、汤饮养生、文学小说、历史故事等各种图书。(1月14日《鹤城晚报》)

图书论斤卖,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年前就有书店打出这样的招牌,并在公众中引起了一番热议。纵观人们争议“图书论斤卖”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论斤卖”的商业行为,是对图书这种“很文化”的东西的一种亵渎,让读书人情难以堪。对此,算得上半个读书人的笔者并不以为然,“图书论斤卖”既然能真实存在,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大有市场,就需要我们冷静看待,深入思考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首先,商家有商家的头脑,“图书论斤卖”是一种促销手段,因而也就无可褒贬,更不必责之以对知识的亵渎。恰恰相反,“图书论斤卖”的出现,至少折射了出版界的若干现状,比如正规的出版物也是泥沙俱下,定价虚高,读者常常望价兴叹。而论斤卖其实就相当于打折,只强调每斤的价格,让人感觉比较便宜,如果综合计算,也就等于打了三四折。这对无钱买高价书的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其次,“图书论斤卖”为一些滞销图书提供了出路。据了解,很多论斤卖的书籍,大都是一些滞销已久的图书,卖不掉的书直接退给出版社,最后都成了出版社手中的一块“烫手山芋”。如果不处理掉,就只能化为纸浆,这对出版社而言可是一笔不小的损失。为了减少损失,也是“图书论斤卖”不断涌现的原因。

至于有人认为“图书论斤卖”是对“知识”的抵毁,是一种“贱卖知识”不尊重作家劳动成果的消极行为。这种认识就太狭隘了。为了唤醒人们弃渎知识的良心,为了激励大家学习知识的热情,为了使图书能从书店仓库里走出去,落户到社会读者的家中,有的书店不惜亏本打出“图书论斤卖”的招牌进行促销,只要让“死物”复活,能够勾动读者的眼球去购买,让知识变为社会人的财富,这样做又有何不好呢?

总之,虽然“图书论斤卖”让有些人心里感到怪怪的,但它却让书籍尽快走进了千家万户,让那些囊中羞涩的读书人获得了文化精神食粮,同时还减少了书店的库存,使少数人的知识变成多数人的财富,这不能说不是个幸事。而对那些以经济利益为首、急功近利的出版社及其经销者来说,也是一种警醒,如果不想办法在提高出版质量、降低图书价格、吸引读者购买上下功夫,早晚有一天,会有“图书论斤卖”也卖不出去的时候,倘到那时,再后悔恐怕就晚了。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