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司法鉴定不应趋向市场化选择

2015-01-15 15:24:23 刘建国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司法黄牛”、“马拉松鉴定”、“谁出钱帮谁说话”……原本想通过科学鉴定帮助人们维权,但司法鉴定中的种种猫腻,却吞噬着公平公正,也影响了司法公信力。浙江省高院和浙江省司法厅最近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民事诉讼鉴定相关工作若干问题的纪要”,在梳理当前司法鉴定缺陷的同时,明确相关举措,规范司法鉴定促进科学公正。(1月14日新华网)

存在于司法鉴定中的乱象,为当事人设置了诉讼障碍,背离了司法制度的初衷和本义,应该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思路,进行转变和改进。

其实,如果厘清司法鉴定机构的属性,司法鉴定中的乱象并不奇怪。目前,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工作属于市场化行为,但是司法鉴定机构必须由司法部门准入并指定,也就是具有“官方背景”。司法鉴定机构依附于司法权的庇护,却从事市场主体行为,在“官商一体”的双重身份下,司法鉴定中的乱象正来源于此。

在这种模式下,司法鉴定机构的物质利益性,与司法公信性容易产生对立,甚至冲突。比如,趋向于市场化的属性后,司法鉴定机构往往出于经济利益考量而作出鉴定,科学性和客观性不容易把握,甚至会产生权钱交易的乱象。市场行为秉持盈利原则,即便是司法鉴定行为,也会成为某些人攫取利益的区域。

进一步而言,在市场化的属性面前,更让司法鉴定处于迷雾中。一方面,司法鉴定的周期缺乏公开透明的制度设计,花费多长时间,如何操作等,公众无法了解和知悉。另一方面,司法鉴定需要专业知识,而“官方背景”又让司法鉴定行业缺乏竞争氛围,鉴定行业必然会被垄断,即便中间存在某些猫腻,公众又能如何?

根本上,司法鉴定机构不应该具备两种身份特征,而应是由法院来具体运作,如此能让鉴定结果更具权威性和公信力。通过这种模式,不仅能够解决司法鉴定过程中的种种乱象,还有助于理顺司法鉴定的流程,避免出现暗箱操作的空间。从这个方面而言,司法鉴定机构如何“变脸”,如何满足公众的最大需求,值得相关部门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