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别对农村的衰败危言耸听

2015-02-27 07:24:43 杨于泽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春节期间,媒体上突然冒出大量“博士返乡笔记”、“博士回乡记”之类的文章,无非是感叹农村的衰败、年味淡薄、人心不古,还有农村青年对知识的鄙视等等。写的人多,似乎转的、谈的人也多,给人末日就要来临之感,但我觉得其中有浓厚的假冒伪劣色彩。

这马上使人想起一个笑话:有诗人到了乡村,看见从地里冒出来的小草,马上觉得诗意无限。但农民却挥舞锄头,要将小草锄掉,诗人上去阻止,结果农民还是一锄了之。

朱自清散文名篇《春》有一段话:“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城里人看农民“披着蓑戴着笠”,觉得诗意盎然,而不解农民“披蓑戴笠”之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孩子大抵都忙过一件事,那就是读书考大学、“跳农门”。成功之后在城市里安家落户,有时候会无端地想起农村的一些好来,于是有些怀念,有时候还思乡心切。如果在万木萧条的冬日回家,他们就会以一种已脱离苦海者的局外心态,慨叹乡村衰败、年味淡薄、人心不古等等,一副悲天悯人的愁眉苦脸。

这种人回到城市,马上就宣扬一种留住乡村、留住乡愁的想法,类似某种宗教教义。要他们返回农村,长住在那里,过一种与世无争的诗意慢生活,就算打死他们,他们也是不答应的。

其实人类文明史数千上万年,根本就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农村,所谓乡愁就是一个模糊、飘忽不定的概念。中国东周初年,实行井田制,后来遭到破坏,孔子就开始厚古薄今,总觉得以前的制度好。老子也在那里憧憬“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今日我们想要留住的乡愁,跟孔子、老子的乡愁根本不是一码事。

不仅中国春秋时代就有了乡愁,欧洲人至迟在中世纪,乡村就不复原来模样,很多人开始怀念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所谓田园牧歌,是指工业革命后欧洲走向城市化,但很多文人怀念旧日生活。历史已经证明,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大势所趋,所谓乡愁仅仅是一种怀旧的情绪,在脑子里转一转就够了。

在西方传统中,乡愁成为一个哲学概念,是对哲学的诗性描述。德国诗人哲学家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怀着乡愁冲动的人四处寻找家园。”随着人类社会历史向前,人失去了精神家园,因此需要寻找并回归一个“永恒的精神故乡”。这注定不会有一个最终解决方案。

回到中国当下的语境中,农村衰败了,但谁真心诚意要回到农村去?没有,有的只是想看着别人留在农村,让他们返乡时看见有人“披着蓑戴着笠”,以满足一下他们的审美趣味。这就像有人主张保留北京的老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而住在四合院、石库门里的人说:我也想住上功能现代的新房子。

哀叹农村衰败的博士们不懂一个辩证法:旧乡村注定要死掉,然后有新乡村诞生,这就像老子唤不回“小国寡民”一样。只有实现城市化之后,中国才有可能建设英国一样的乡村,重建乡村诗意。但哲学意义的乡愁注定无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