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免费书吧”被疑炒作冤不冤?

2015-02-27 17:25:40 张立美 黄齐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州首个全免费的书吧开业了,帮忙传播一下。”昨日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都被这样一篇文章刷屏了。文章所说的是一家名为“国民公车”的书吧,位于群升白马郡。对此,点赞和质疑的网友都不少,也有不少部分网友质疑其炒作。(《福州日报》2月27日)

免费书吧意义大于争议

按照很多人心中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逻辑和观念,免费书吧这样的好事确实很难让人相信的真的。尤其是免费书吧开业信息刷爆了微信朋友圈,与商业活动、商业项目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更加让人怀疑免费书吧只不过是披着公益外衣的商业炒作行为。但是,笔者以为,不宜过早对免费书吧下结论,贴上炒作标签,免费书吧的意义大于争议。

免费书吧,究竟是属于公益,还是属于商业炒作,关键要看居民有没有从中获得益处。从其前几日的运作来看,即便带有炒作成分在里面,市民也的确享受到了免费读书的好处,的确可以在里面免费读书,还能享用自助的免费点心和茶水。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免费书吧不仅为城市人提供了一个可以静下心来读书的场地,还通过新媒体的宣传,吸引了更多的城市人加入到读书中来。从这个角度说,免费书吧算得上是一种公益,值得点赞。

另一方面,从免费书吧前几日的运作来看,对公众并没有造成任何伤害和负面影响。在没有出现任何弊端苗头的情况下,就断定免费书吧是商业炒作,进行棒打,逼其关门,这既没有道理,也没有必要。

再者,按照公益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公益与商业之间本身并非格格不入,二者完全可以相互合作,实现双赢。爱心人士可以通过举办公益活动为商业项目牵线搭桥,也能通过开展公益活动为商业项目打广告;反过来,商业项目的成功又能为公益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如果公益活动一味的拒绝商业元素,只会导致公益活动的资金短缺,最终因为资金缺口而无疾而终。从这点上说,只要商业项目对公益活动没有危害,相反能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那么在分清商业与公益边界的前提下,二者就可以合作,公众也应该理解这种合作。

(张立美)

打着公益旗号做商业会玷污书香

2月26日,一条“免费公益书吧”的消息在福州微信圈爆红,相关推广文章的阅读量突破10万,足可见其影响力之大。该免费公益书吧的运作模式既有人点赞,也有人质疑,所以,它在自媒体上爆红的同时,也引发了大众传统媒体的关注。因备受争议,这家免费公益书吧的负责人表示,要在2月27日“关门大吉”。

公益书吧免费提供书籍和阅读场所,这已经足以,然而,它还可以提供免费的茶点,似乎超越了人们的理解范围。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场地仅60平米的“免费公益书吧”还欢迎各种读书会、同城会、俱乐部、相亲活动、公益培训讲座入驻,或商品现场展示、寄售各类物品,开展其他各类业务,这难道不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吗?如此不务正业,恐怕闻不到宜人的书香,而只有浓浓的商业味。以公益促商业,网友的质疑,大抵也在于此。

尽管其中的一个负责人表示这是纯公益,但还是有不少网友基于常理,质疑这是以公益促商业的炒作。当下,整个社会都处于浮躁和功利,缺乏正常的读书心态,公民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有人出于公益性而提供免费读书的场所,促进公民阅读,这当然是件好事。不过,既然是公益性,就应考虑到它的长期发展。从这个角度分析,它在微信朋友圈走红,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众人拾柴火焰高,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合伙人纷纷退出,负责人甚至要“关门大吉”,岂不是坐实了公众的质疑?

事实上,如果真是纯公益的免费书吧,则不应怕“出名”。可是,在一个负责人称“纯公益”的同时,另一个负责人则直截了当地承认,这就是以公益做商业。显然,这就是打着公益的旗号做商业,这样的公益,能对促进公民阅读起多大的推动作用?看热闹的多于看书的,远离了书香,公益焉能走远?用超乎情理的手段炒作,就算能一时吸引网民眼球,也不会善终。更令人忧虑的是,走样打着公益旗号做商业会玷污书香,令不容乐观的公民阅读雪上加霜。(黄齐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