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助残”是对青少年的一堂慈善课
2015-03-10 08:19:3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3月5日“雷锋日”来临,青岛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开展“压岁钱助残”活动,号召青少年儿童捐出自己压岁钱的一部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杜福顺说,孩子每捐出206.5元,相关公益组织也会对等捐献另一半资金206.5元。这一活动已经开展了9年。(3月6日半岛都市报) 据网络调查称,很多人小时候在收到压岁钱之后,父母都曾用“帮你存着”这些话把压岁钱“骗走”。除此之外,也有的用来参加夏令营或旅游,有的为孩子理财作为成长基金,有的作为孩子的培训经费促成长,应该说都很有意义。 但笔者觉得,相比这些来说,青岛市残联连续9年倡导的“压岁钱助残”活动更具积极意义。因为通过“压岁钱”助残这件事,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的慈善观念,理应是对青少年成长教育的一堂慈善课。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和中坚力量,正处于自我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地位的形成中,崇高的慈善价值观不仅可以促进青少年人格的健全和健康成长,而且可以为慈善意识的培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担负着传授文化知识,培育道德品质,指导行为规范等责任。据报道,国外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慈善教育。在美国,70%的家庭有过慈善捐献行为,孩子从小就养成了慈善意识,久而久之,长大后自然会成为慈善事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因此,充分发挥家庭在培养青少年慈善意识方面的作用无疑具有特殊意义。但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已成为现代家庭结构的突出特点,他们习惯于接受他人的关心、爱护,视别人的关心为当然,他们缺乏内心的互助体验和积极的合作意识。所以慈善教育要从小做起,从日常家庭活动做起。 一是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不要过多地强调学业成绩,过于夸大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关系,过于看重社会的阴暗面和复杂性。二是父母要为孩子做出表率。子女是父母道德行为的最敏锐的觉察者,父母的慈心善举,孩子自然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遇到适当时机就会表现出来。三是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参加如“压岁钱助残”等各种慈善公益活动,注重引导孩子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使他们为做一件好事而感到自豪和快乐,亲身体会慈善的真正意义,逐渐养成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品质,并不断升华为更高阶段的社会责任感。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