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职业打假红火缘于司法壁垒

2015-03-11 08:27:24 木须虫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自从有了消法,就有了打假这个职业,从“职业打假第一人开始”,虽然饱受争议,却不妨碍这个职业的壮大。而新消法生效后,假货索赔从“假一赔三”提高到“假一赔十”,客观来说赋予了消费者更充足用以博弈的司法筹码,无疑使得职业打假能够获取更大的索赔利益。

职业打假与消费者维权略有不同,但他们购假参与诉讼,所运用的法律依据与诉讼程序与普通的消费维权是一样的,换言之,维权用的都是标配的“制式武器”。

同样的维权“制式武器”,为什么职业打假人能用,普通的消费者就不能用?显然,职业打假人,值钱的是“职业”二字。职业打假人除了通晓法律与诉讼程序之外,对产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漏洞了解具有专业水准,对假货的认定与证据的采信也相当娴熟,许多的职业打假人调动打假的司法资源驾轻就熟。这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职业打假人的红火根源是普通公民参与法治途径与渠道的缺乏,导致权益制衡的“体外循环”。虽然新消法修改提高了赔偿的筹码,但消费者在司法中的地位,并没有本质的提高。

此外,消费者维权的公益组织培育滞后,消费维权公益诉讼法规配套欠缺,消费者便没有抱团依赖和代理维权的低成本通道。职业打假人的那一套,消费维权公益组织也能做到,关键是司法资源如何向这个方面配置。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