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诚然可恶,但那些转发假新闻的媒体更该扪心自问。不假思索、不辨真伪、人云亦云的拿来主义不该是新闻传播的风气。】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18日晚在病榻上“躺枪”。不少媒体当晚疯传“新加坡总理公署宣布李光耀病逝”的消息。不到半小时,状况明了,证实系谣言。事后,有人挖根溯源,最终目标锁定一张在社交媒体中传播的假截图,认为这张造假的总理公署公告才是导致一些媒体“误信”“误传”的始作俑者。 从曼德拉,到姚贝娜,再到李光耀,“被去世”已经成为一种频繁出现的传播怪象。一些媒体事后大呼,自己上当受骗导致“误信”“误传”。 我不认为误信、误传是自辩的正当理由,更憎恶一些媒体推卸责任、自我伪装成受害者的伎俩。“信”和“传”是媒体传播信息最根本的进口和出口,不容有误。媒体从采集新闻第一刻起,就应对一切间接信息作虚假假设,进而多方求证,步步为营,谨慎传播。 但如今,有意思的是,新闻入口不叫采集了,叫“抓取”;新闻出口也不叫传播了,叫“推送”。这些年,网络企业搞新闻,专业新闻机构搞新媒体,媒体概念越来越模糊。其间,专业人士开始拼点击、博眼球,而网站、客户端则东拼西凑抓取、炮制成千上万条“新闻”,把天下文章一大抄发挥到了极致。当然,这种抄的过程也要讲技巧、用战术,但凡是高危话题,一定标明“据某某报道”以求自保;而如果不涉敏感,大可删头去尾据为己有,变成“独家”和“原创”。 其实,新旧形态的媒体需要融合,但融合过程中,新闻专业化流程和专业化理念应当得到强化,因为,新闻的传播速度和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传播力、影响力更需要专业化把握和控制。 由此,在假新闻传播链条中,始作俑者诚然可恶,但那些转发假新闻的媒体更该扪心自问:有没有坚守专业流程?有没有考量事实的还原?有没有意识去传播真相?不假思索、不辨真伪、人云亦云的拿来主义不该是新闻传播的风气。 这次,“躺枪”的是大人物,且涉及死生大事,所以谣言很快被揭穿。但在我们每天翻阅的新闻中,又有多少是被添油加醋、斩头去尾、断章取义、照搬照抄、甚至无中生有的假新闻、山寨新闻、多次包装的新闻呢! 十年前,我去某国担任驻外记者,办理当地记者证时被发证机关警告:其他新闻都好说,但涉及国家领导人生老病死的消息,“最好想清楚再发”。虽然多多少少有些威胁的味道,但细想,并不为过。 新加坡很多人正在为李光耀祈祷,这场乌龙的受害者不仅是病榻上的李光耀,更是那些祈祷者,但绝非自称被骗的媒体。当然,我们同时也应该向那些在信息需求高峰时刻坚持本性、恪守新闻伦理的媒体致敬。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